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北京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2-03-04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点击:
北京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2012年3月4日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积极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社会发展和谐稳定,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00.4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6.2亿元,增长0.9%;第二产业增加值3744.4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12119.8亿元,增长8.6%。 表1 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 指标 绝对量(亿元) 比上年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16000.4 8.1 第一产业 136.2 0.9 第二产业 3744.4 6.6 工业 3039.0 7.4 建筑业 705.4 3.0 第三产业 12119.8 8.6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845.3 8.0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1492.6 22.9 批发和零售业 2122.8 8.9 住宿和餐饮业 348.3 2.3 金融业 2055.0 4.4 房地产业 1080.6 -3.2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135.2 18.2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1130.0 10.4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86.3 5.5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12.3 12.3 教育 581.1 3.5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298.5 7.8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332.4 6.0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499.4 1.8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394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2447美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9:24:75.1变化为0.9:23.4:75.7。 财政: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公共财政预算)3006.3亿元,比上年增长27.7%。其中,实现增值税和营业税237.8亿元和1071.5亿元,分别增长13.2%和25.3%,实现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683.7亿元和272.9亿元,分别增长33.3%和26.7%。地方财政支出(公共财政预算,含中央追加支出)3246.5亿元,增长19.5%。其中,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交通运输的支出均增长28.5%,用于医疗卫生的支出增长20.7%。 全市完成国税、地税税收(费)收入8004.7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地税税收(费)收入2666.6亿元,比上年增长26.7%。 价格: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高位开局,6月份同比涨幅突破6%,8月份达到年内最高值(6.6%),9月份以来持续回落,12月份回落至4.4%。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6%,涨幅高于上年3.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6%,非食品价格上涨3.9%;消费品价格上涨5.1%,服务项目价格上涨6.4%。 图1 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月度同比涨幅(%) ![]() 表2 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指标 2011年 2010年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5.6 2.4 食品 10.6 5.5 其中:肉禽及其制品 21.8 1.2 水产品 9.5 10.6 菜 -1.9 24.1 干鲜瓜果 10.7 9.6 烟酒 2.5 1.1 衣着 2.7 -1.6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4.2 -0.6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3.7 1.5 交通和通信 1.5 0.8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0.3 -0.6 居住 8.5 5.0 全市农产品生产价格比上年上涨10.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2.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8.4%。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7%。 全市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延续了上年6月份以来的回落态势,由1月份上涨6.8%,逐步回落到12月份上涨1%;从环比看,12月份下降0.1%,连续两个月环比下降。其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由1月份同比上涨9.1%回落到12月份上涨1.3%;从环比看,12月份下降0.2%,连续三个月环比下降。二手住宅价格由1月份同比上涨2.6%转为12月份下降2%;从环比看,12月份下降0.8%,连续四个月环比下降。 图2 2010年以来新建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月度同比涨跌幅度(%) ![]() 就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4.7万人,比上年增加0.1万人。年末全市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员8.1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39%,比上年末高0.02个百分点。 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018.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6.7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742.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6.8%。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1740.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6.2%。全市常住人口出生率8.29‰,死亡率4.27‰,自然增长率4.02‰。全市常住人口密度为1230人/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比上年末增加35人。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277.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1万人。 人民生活: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903元,比上年增长13.2%;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736元,比上年增长13.6%;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7.6%。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4%,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4%,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8.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8平方米。 社会保障: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人数分别为1091.9万人、1188万人、881万人和862.4万人,比上年末净增109.5万人、124.4万人、106.8万人和38.7万人。年末农村居民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163.7万人,比上年末净增4.4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276.8万人,参合率为97.7%,高于上年末1个百分点。全市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为11.7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为7.5万人。年内两次提高了社会保障相关待遇标准。 表3 社会保障相关待遇标准变化情况(元/月) 指标 2011年 2010年 失业保险金最低标准 782 632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520 430 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1160 960 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422家,床位7.3万张,收养各类人员3.2万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8992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74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