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株洲市攸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2-02-29来源:株洲市攸县统计局 点击:
2011年,全县共洽谈跟踪招商项目200多个,意向落户项目85个,投资规模200多亿元;全县验资注册到位外资5896万美元,完成年任务的163.78%;引进内联资金23.69亿元,完成年任务的148.06%。2011年2月攸县成功入选“2010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2011年,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10.5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2.1%。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673.92万吨;公路货物周转量5.6亿吨公里;公路客运量785.3万人;公路旅客周转量9.58亿人公里;年末公路通车里程2813.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3.17公里。 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68721辆,同比增长4.2%,其中汽车24474辆,同比增长20%;摩托车41933辆,同比下降3.2%;农用车辆2305辆,新增小汽车3681辆。 2011年,全县完成邮政业务总量3263万元,比上年增长9%;电信业务总量5700万元,增长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5万户,增长3%。宽带用户达3万户,增长19%。 2011年,全县实现旅游总收入13亿元,比上年增长58.6%。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2.85万人次,增长57.8%。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0.85万人次,增长45.6%。年末全县拥有旅游星级宾馆饭店4家。A级旅游景区2家,其中4A级景区1家。各类旅行社10家。 六、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2011年,全县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18.5018亿元,增长41.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2.4387亿元,增长42.5%。地方财政支出23.2762亿元,增长25.8%。其中,教育、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和社会保障和就业等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支出分别增长12.6%、107.7%、22.5%、12.98%。 全年完成国税收入5.8502亿元,增长35.7%;地税收入完成5.2411亿元,增长36.0%。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5.58亿元,比年初增加24.34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4.23亿元,增加15.91亿元。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3.05亿元,增加14.7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1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81亿元。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1年,全县在校学生76717人。中等职业学校全年招生815人,下降7%;在校学生3856人,下降3.2%。普通中学全年招生10969人,下降1%;在校学生31582人,增长6%。小学全年招生7235人,下降5%;在校学生41240人,下降1%。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39人。幼儿园在园儿童17314人,下降7%。义务教育水平稳步提高。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100%,初中三年巩固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100%。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全年落实义务教育保障资金3848万元,发放中职国家助学金116万元。 ,2011年,全县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按照新统计口径)实现产值13.86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2.8%。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总数达到6家。全县全年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0项,专利申请156件,比上年增长11.5%。 八、文化、卫生和体育 2011年,全县年末文化系统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30余个,公共图书馆1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个。年末,拥有县级以上广播电台1座,对国内广播节目1套,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100%;县级以上电视台1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11万户,其中,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0.8万户。 全县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786所,其中医院、乡镇卫生院28所。卫生技术人员2138人,病床床位2117张;疾病预防控制、监督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已经建成,今年全县还将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面落实艾滋病、结核病、麻疹、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控措施,落实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政策,儿童免疫接种率继续维持高水平。 2011年,全县共举办有档次、有规模、有影响的各类健身比赛、表演、展示活动50多项,参加人次24万以上。全县农民体育健身“村村有”工程新增46个,规划布点村实现100%覆盖;大部分社区安装了健身器材。全县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达到600余人。 九、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2011年,全县城乡建设设施有计划整体推进。环卫保洁设施逐步配套,垃圾清运、处理及时率保持在98%以上。加快推进县乡主干道增花添彩、生态加密及改造提升工程彰显成效。内环路全线通车,迎宾大道、攸水大桥基本形成,攸县发展中心及公安、检察业务用房启动建设。灵龟峰修缮基本完成,文化园、城南防洪堤、规划展示馆、电力调度大楼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 2011年,全县市容环境卫生秩序改善。农村基础建设投入资金4.3亿元,同比增长18.1%。提质改造农村公路390公里,建成通畅工程170公里。城区绿化面积新增1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1%,同比增长5%。全县有1处垃圾处理场,10处垃圾中转站,加快推进了生活垃圾处理场填埋气体收集利用、餐厨垃圾处理工程前期准备工作。 年末公交营运车辆达到60辆,营运线路5条,线路总长达65公里;公路营运车辆达到420辆,营运线路108条。全年公交运客总量约670万人次。年末营运出租汽车260辆。 2011年,全县空气环境质量良好,达到了城市二级标准;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8%;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100%;工业三废排放达标率100%;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百分之百达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8.2%。 全县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稳定,地表水水源地除总氮外,均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地下水水源地均符合地下水Ⅲ类标准;湖库型水源地富营养化指标为中营养,达到评价要求。全县主要水库均符合地表水Ⅲ类标准;全县主要河流均满足各自功能区的要求。 社会治安形势稳定。2011年,全县刑事案件立案件数1510起;破获各类刑事案件490起;受理社会治安案件1407起;查处759起。全县投入近3亿元实施矿区综合治理,生态环境继续改善,继续开展“安全生产”和“煤矿技改”活动,实现连续千日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61起;煤矿安全生产事故9起,消防安全生产事故15起,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37起,较去年下降21.5%;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24人,较去年同期下降5%。 十、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1年,全县年末公安户籍总人口为791062人,比上年末增加6572人,增长0.8%;非农人口108950人;男性占总人口数的50.6%,女性占总人口数的49.4%;全县全年出生人口973人,人口出生率为1.2‰;全年死亡人口264人,人口死亡率为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