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自贡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2-01-04来源:自贡市统计局 点击:
自贡市统计局 (2004年2月28日) 2003年,市委、市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自贡讲话精神,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奋力拼搏,以“六个狠抓”为重点,着力推进“三个转变”,努力实施“三大改造”,使我市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综合 经济总量扩大,增速加快。自贡生产总值(GDP)突破200亿元,达202.79亿元,同比增长11.2%,增速比上年快1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39.03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95.91亿元、增长14.1%;第三产业增加值67.85亿元、增长10.5%。季度间增长逐步加快,我市经济逐步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投资、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8.3%、61.6%和0.1%。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壮大。据初步测算,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老口径)为102.2亿元,增长15.2%,占GDP的比重为50.4%,已占半壁河山。 物价水平小幅上扬。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2.5%。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0%,非食品类价格上涨1.0%,服务类价格上涨1.0%;全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3.1%,原燃材料购进价格上涨5.5%。 财政收入增长加快。全市财政总收入为14.44亿元,增长11.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94亿元,增长14.7%。全市财政支出16.66亿元,增长8.0%。各项税收入完成12.75亿元,增长12.3%。 发展中的问题仍然突出。结构矛盾依然突出。投资规模偏小,影响了经济发展的后劲;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影响了消费对经济的拉动;经济体制深层次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企业效益好转的基础还不牢;工业经济整合的力度还不大,比较优势发展还不充分;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依然较大。总体看,影响经济快速增长的因素仍然较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压力还很大。 农业 农村经济加快发展。狠抓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取得显着效果。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60.50亿元,同比增长6.8%;第一产业增加值39.03亿元,增长5.8%,增幅列全省第3位。粮食产量为119.05万吨,减产4.7%。农作物播种面积中粮食所占比重由上年的76.3%下降到74.9%,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则由18.9%上升到20.4%,比重上升1.5个百分点。花卉、药材、蔬菜等增长幅度较大。 畜牧、水产品增长较快。猪牛羊肉产量20.27万吨,增长4.1%;生猪出栏236.85万头,增长3.7%,存栏141.97万头,增长0.4%;山羊出栏156.53万只,增长17.8%,存栏66.23万只,增长16%。水产品3.30万吨,增长17.4%。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程继续开展,林业生产得到较好发展。全年完成人工天保造林1.1万亩、封山育林0.91万亩、退耕还林12万亩、配套荒山造林12万亩。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积极推进小微型水利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努力扩大灌溉面积。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11.7万亩,本年新增2.34万亩;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51.26万千瓦,增长4.1%;农村用电量2.69亿千瓦小时,增长5.6%。 乡镇企业快速发展。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251.92亿元,增长10.4%,其中乡镇工业完成产值143.20亿元,增长16.6%。全市乡镇企业增加值40.56亿元,增长19.2%;利税7.28亿元,增长18.4%。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是发展的主动力。全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83.37亿元,增长14.6%。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8.7%,拉动GDP增长6.5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是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完成增加值40.06亿元,增长20.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1.2%,拉动GDP增长4.6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9.22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27.4亿元,增长21.1%;重工业完成产值101.82亿元,增长23.4%。各经济类型工业均增长,国有、股份制、其他工业分别增长34.7%、23.3%、17.4%。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产值91.94亿元,其中东方锅炉股份公司实现产值22.77亿元,成为我市首户产值、销售收入超20亿元、实现利润超亿元的企业。 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16.9,比上年提高18.9点。完成销售产值127.55亿元、增长23.2%;产销率为98.7%,比上年提高0.41个百分点。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5.26亿元,增长50.5%。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进展。优势支柱产业行业升级步伐加快,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其中通用设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有色金属、化工行业的产值都超10亿元、增幅均在两位数以上,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7.8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7.7%。主要产品中,原煤产量增长46.5%,发电量增长14.9%,鲜、冻畜肉增长39.9%,化纤增长50.5%,金属机床增长50.2%,电站锅炉增长61.7%,阀门增长1.8倍,化工设备增长50.3%,电力电缆增长6.7倍。 建筑业保持较快增长。2003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2.54亿元,同比增长10.6%。全市四级及其以上建筑企业145个,工程施工个数1343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84.83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26.1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由于全市上下对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视,切实加大了对基础设施项目、工业技改项目的投资,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54亿元,增长18.6%。非国有单位完成投资32.30亿元,增长33.1%,比国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41.3个百分点。 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投资增势强劲。基本建设投资12.30亿元,增长23.4%;更新改造完成投资8.45亿元,增长31.0%;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2.39亿元,增长18.0%。投资继续向工业倾斜,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8.49亿元,增长52.3%。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的施工项目206个,新开工项目135个,投产项目64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31.1%,新增固定资产10.44亿元。 投资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化学纤维2万吨/年、原盐30万吨/年、墙地砖202.8万平方米、城市道路1.7公里、桥梁1座。新增移动通信基站4个、公交车91辆。 建设成就显着。马吃水铁路立交桥拓宽、仁和支路、东锅川玻北环路连接线、荣县新城区主干道、旭水河大桥等工程建成通车;四川理工学院汇东校区一期工程交付使用;完成滨河广场绿化、中华路二期扩建;汇维仕22万吨涤纶短纤、东锅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自泸路改建、市污水处理厂等工程进展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