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临沂市莒南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1-12-21来源:临沂市莒南县统计局 点击:
2009年,全县各级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临沂经济强县、鲁南发展快县、山东产业名县”的目标,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挑战,着力“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全县国民经济呈现企稳回升的良好发展态势,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综合 初步核算并经市统计局联审反馈,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6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49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72.08亿元,同比增长15.9%;第三产业增加值68.63亿元,同比增长15.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9:41.8:40.3变化为16.3:42.9:40.8。人均生产总值18930元,比上年增长14.5%。 个体私营经济平稳发展,全年上缴税金22742万元,同比增长20.6%。年末工商注册私营企业2204户,个体工商户12968户;个体私营企业注册资金33.23亿元,同比增长19.9%。 全社会用电量13.92亿千瓦时,增长52.8%,其中,工业用电11.59亿千瓦时,居民生活用电1.72亿千瓦时,分别增长62.6%和16.5%。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0.98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种植业21.15亿元,下降8.3%;林业3.29亿元,增长2.4%;牧业23.18亿元,增长18.2%;渔业1.82亿元,增长6.0%;农林牧渔服务业1.54亿元,增长11.7%。 种植业。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8.89万亩,比上年增长5.1%,全年粮食总产量45.69万吨,比上年增长11.2%。其中,夏粮小麦播种面积52.60万亩,比上年增加2.26万亩,单产385公斤,比上年增加13公斤,总产量20.25万吨,比上年增长8.2%;秋粮种植面积56.06万亩,比上年增加2.94万亩,产量25.35万吨,比上年增长13.6%。秋粮中,玉米产量16.47万吨,增长19.1%;稻谷产量2.64万吨,增长1.5%;薯类产量5.34万吨,增长2.7%;豆类产量8758吨,增长32.7%。经济作物中,花生面积43.40万亩,产量15.41万吨,下降1.7%;烤烟面积1.42万亩,产量2440吨,增长4.5%;茶叶面积2.28万亩,产量1072吨,下降3.2%;果园面积2.49万亩,水果产量3.89万吨,下降54.7%;桑园面积2.89万亩,蚕茧产量1838吨,下降31.9%。 林业。全年新造林1167公顷,四旁植树240万株,新增和改善农田林网化面积1838公顷,新育苗330公顷。全年板栗产量1.6万吨,柳条产量2.61万吨。年末木材蓄积量85.71万立方米。 畜牧业。全年生猪出栏149.46万头,增长23.5%;牛出栏3.10万头,下降11.2%;羊出栏12.75万只,增长4.1%;家禽出栏1053.77万只,增长6.9%。全年肉类总产量12.42万吨,增长27.9%;禽蛋产量3.21万吨,增长2.3%。年末生猪存栏100.34万头,牛存栏4.59万头,羊存栏12.32万只,家禽存栏658万只。 渔业。年末水产养殖面积3260公顷,全年水产品产量10226吨。 农业基础条件改善。全县总灌溉面积达到72.9万亩,其中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63.5万亩。年末拥有大中小型水库195座,塘坝2348座,机电井2189眼,机电灌站516处。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80.8万千瓦,增长6.2%。其中,农产品加工机械总动力11.3万千瓦,农用排灌机械总动力8.8万千瓦时。年末拥有农用拖拉机5.52万台,农用运输车5892辆,播种机2445台,联合收获机167台。全年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达到9.70万公顷、6.88万公顷、6.43万公顷。全年农村用电量3.52亿千瓦时,增长8.4%;化肥使用量(折纯)4.64万吨,增长8.4%;农用柴油使用量1.26万吨,增长17.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规模持续扩大。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62家,比上年增加44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83.68亿元,同比增长25.6%。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100.06亿元,重工业完成产值83.62亿元,分别增长25.7%和25.4%。完成工业增加值49.53亿元,同比增长16.0%。工业产品销售率101.4%,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制造、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工艺品制造六大主导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1.3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7%。装备制造业完成产值14.8亿元,增长23.6%。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42.0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22.91%,比上年提高2.59个百分点。全县有23家企业产值过亿元,其中,过5亿元企业5家,过10亿元企业2家。 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84.21亿元,增长24.3%;实现利税10.21亿元,增长19.9%;其中利润6.35亿元,增长20.1%。全县有14家企业实现利税过1000万元,其中3家企业利税过5000万元。 建筑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县具有资质等级三级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完成总产值25.57亿元,增长10.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35.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12.3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8.29亿元,同比增长25.5%。其中,50万元以上项目296个,完成投资额66.22亿元,增长25.1%;500万元以上项目273个,完成投资62.64亿元,增长27.4%;5000万元以上项目63个,完成投资额33.71亿元,增长19.9%。50万元以上项目中,第一产业投资3.89亿元,增长15.2%;第二产业投资40.86亿元,增长26.1%;第三产业投资21.47亿元,增长26.8%。房地产完成投资3.77亿元,同比增长17.8%。商品房施工面积43.0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4.59万平方米,分别增长16.7%和15.8%。 五、国内市场、外经外贸、招商/资 消费市场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58亿元,同比增长19.6%。从地区看,县的零售额34.01亿元,县以下零售额39.57亿元,分别增长18.5%和20.6%。从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5.51亿元,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8.68亿元,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46亿元,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79亿元,分别增长16.3%、22.8%、14.9%、15.1%。积极实施“家电下乡”政策,全年销售“家电下乡”产品3.31万件,实现销售额5980万元,审核发放补贴840万元。 对外贸易逆境求稳。全年共完成进出口总额36693万美元,同比增长3.3%。其中自营出口30852万美元,下降2.6%;进口5841万美元,增长51.9%。 招商引资成效显着。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全年共引进500万元以上开工项目161个,其中过亿元项目15个。全县合同利用县外资金39.6亿元,实际利用县外资金21亿元;实际利用境外资金1207万美元,增长68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