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绵阳市梓潼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1-12-06来源:绵阳市梓潼县统计局 点击: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带领全县人民一手抓灾后恢复重建,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抓住扩大内需、对口援建、扩权强县试点等重大机遇,大力实施“农业富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和谐发展”战略,全县经济快速发展,各项事业得到全面提升。 一、综合 2009年全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3231万元,比上年增长13.7%,比上年加快3.9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10903元(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增长13.5%。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7068万元,增长4.3%,对GDP增长贡献率为12.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5646万元,增长29.2%,对GDP增长贡献率为60.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0517万元,增长11.6%,对GDP增长贡献率为27.5%。三次产业结构成比由上年41.9:29.3:28.8调整为38.4:32.8:28.8. 全县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94285万元,增长18.6%,占GDP的比重为50.7%,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9.8%,拉动GDP增长9.56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9907万元,增长4.8%。其中:其中农、林、牧、渔各业产值分别达到118754万元、5977万元、103466万元、8157万元,分别增长4.7%、6.8%、4.6%、7.1%。 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农作物总播面积64064公顷,比上年增长2.04%,其中粮食播面38679公顷,比上年增长1.54%。全年粮食总产量204822吨,增产3.11%。其中小春粮食产量65388吨,增长1.63%。主要农产品中:小麦产量59233吨,增产1.54%;油料作物产量39494吨,增产8.59%;稻谷产量93582吨,增产3.9%;蔬菜产量133061吨,增长7.11%。 畜产品产量持续增加。全县共出栏生猪492977头,增长1.5%;肉类总产量54443吨,增长3.5%;禽蛋产量21673吨,增长9.8%;全县水产品产量达到7937吨,增长1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396154万元,增长44.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8004万元,增长45.2%。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0户,实现工业增加值104547万元,增长38.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6412万元,增长44.5%。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8.5%,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4.8%,工业拉动GDP增长7.5个百分点。节能降耗稳步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0.5吨标煤,同比下降3.85%。 全县有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4户,建筑业完成总产值13657万元。房屋施工面积1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0.2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81916万元,比上年增长198.5%。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35643万元,增长150.3%;更新改造完成投资50471万元,增长49.6%;房地产开发投资11732万元,增长16.3%;其他投资284070万元,增长348.1%。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70616万元,增长154.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6332万元,增长31.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54968万元,增长290.9%。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2760万元,增长20.4%,比上年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31924万元,比上年增长20.6%;住宿餐饮业零售额40836万元,比上年增长19.4%。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795公里,增长23.2%,其中等级公路824公里。全年公路客运周转量24194万人公里;公路货运周转量10898万吨公里。 全县实现邮政业务总量1811万元。通讯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10097万元。年末全县固定电话机用户达43644户,减少17.5%;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99186户,增长29.2%;国际互联网用户8172户,增长44.6%。 全县共接待游客132.6万人次,增长13.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17亿元,增长36.8%,其中,七曲山风景区实现旅游直接收入2055万元,增长27.8%。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财政总收入达到21852万元,比上年增长100.1%;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338万元,增长43.4%,财政支出161812万元,减少24.5%。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66142万元,比年初增长3%,各项贷款余额194652万元,比年初增长4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84918万元,比年初增长11.5% 全年共有保险公司12家,其中:财产险公司5家,寿险公司7家。全年各类保险保费收入8662.8万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人身险收入5405.4万元,增长11.4%;财产险3257.4万元,增长44%。各类保险赔款及期满给付支出3042.9万元,增长92.4%。 八、教育、文化、卫生 年末全县有小学35所,在校小学生16033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普通中学12所,在校学生18173人。小学专任教师1273人。中学专任教师988人,初中升学率58.4%,高中升学率60%。 全县共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1个,乡镇广播电视站32个,广播覆盖率达96.3%;电视覆盖率达95%。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年末有医院、卫生院36个,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638人,医生297人,医院、卫生院床位数830张。有卫生防疫人员25人。 九、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216吨,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99.7%,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94.4%。 全县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178起,死亡16人,死亡人数比上年下降15.8%。其中:道路交通事故158起,死亡15人,分别比上年上升172%、36.4%。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县年末总人口为38.39万人,增长4.28‰,其中:女性人口18.59万人;农业人口32.27万人。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9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993元,比上年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947元,比上年增长1.08倍。 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20元,比上年增长16.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461元,比上年增长11.1%。城镇在岗职工14911人,同比增长20.8%;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0603元,增长18.3%。 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数21680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数17612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城镇居民15275人、农村居民17400人。 注: 1、农业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上年可比价格计算。 2、工业产值绝对数及增长速度按现价计算,工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地区生产总值及分产业的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2005年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