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广元市剑阁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1-12-06来源:广元市剑阁县统计局 点击:
八、教育、科技 教育事业欣欣向荣。强化管理,狠抓教育质量,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各类教育齐头并进协调发展。全县共有各类学校95所(不含幼儿园),在校学生74008人,专任教师4459人。普通高中5所,在校生14693人;职高3所,在校生4700人;初中37所,在校生25568人;小学48所,在校生28214人。全县有幼儿园21所,在园幼儿10191人。全年普通中学共输送本、专科生4209人,比上年增加368人,总上线率达到91.6%,获全市教育质量二等奖;全县中职类学生就业率达到100%,获“双证”率达75%以上,剑阁职中102名“9+3”藏区学生学习生活稳定。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入学率、青壮年非文盲率均保持在100%。特殊教育管理进一步规范,新建“剑阁县特殊教育学校”,“三残”入学率达95.39%。 科技事业持续发展。大力开展科普宣传和普及,以科普宣传月和宣传周为载体,开展大规模科技下乡活动2次,参加活动的科技人员127人,发放宣传资料20余万份,赠送科技图书及科普读物7500册,展出宣传挂图274份,科技展板60张,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102期,参训11.6万人次;年内完成各级各类项目申报39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8项、市级3项,《柴胡科技产业化研究》被列为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争取各类项目资金30万元;组织实施县级成果转化项目22项,推广农业新品种累计48.2万亩;全年申报专利67件,申报市级科技进步奖5项,转化科技成果13项,争取专利转化资金6万元。低碳经济试点示范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预计全县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4.1%,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 九、广播电视、文化、卫生和体育 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以新闻宣传为中心,舆论引导强劲有力。全年播出《剑阁新闻》268期、1735条,播出各类公益广告、电视标语162条,市以上采用播出稿件521条次,其中省外14条,中央台6条(含提供新闻素材4条),获省广播电视节目评比奖3件;摄制播出品牌栏目16期、专题片9部;现场直录播“激情广场”、“爱国歌曲大家唱”等活动12次,开办政风行风热线栏目21期。新开通18个乡镇光纤信号,实现了全县57个乡镇光纤大联网;“村村通”工程强力推进,完成612个点建设任务,安装设备14128套;剑门关景区4D电影院建设如期完成;放映公益性等各类形式电影8327场,观众131.64万人次;实施新老县城和27个乡镇数字电视整体平移,转移用户2万户以上。当年新增有线电视传输干线网络255公里,新增有线电视用户4152户,累计达到7.88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2.05万户。广播综合覆盖率94.5%,电视综合覆盖率93.1%。 文化产业实现新发展。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恢复建设了5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57个新闻出版发行网点、87个公共阅报栏、150个农家书屋和县文化馆、图书馆。图书馆藏书总量达到6.3万册,增长65.8%。各项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文化共享乐农家》获四川省群星奖二等奖,举办了激情广场“爱国歌曲大家唱”,启动了“颂歌献给党--广元灾区百万群众歌咏活动”,放映农村公益性电影6720场,观众人次131.64万人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和保护进一步加强,剑阁花灯、高观皮影以及白龙纸偶分别列入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篡出版了《剑阁民间文艺丛书》文学卷5辑,剑阁民间文学、艺术广泛传承;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化、法制化,文化市场繁荣活跃、井然有序。 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群众体育竞赛和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组织举办了中国剑门关首届攀岩邀请赛、“感谢祖国”剑门关蜀道万人徒步走竞赛、首届老年人体育运动会、中华小姐选美大赛等大型活动。参加广元市“女儿节”凤舟比赛,荣获第二名;运动员张栗翰荣获全省第11届运动会举重比赛第一名。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县体育馆建成投入使用,35个点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面完成。 卫生事业不断加强。在全市率先创建成“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县”;全县医改工作稳步推进,改革成效惠及全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费用平均降幅达41%;医疗卫生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纵深推进,全县基层卫生院达标36个,占63%,村卫生站达标272个,占50%。切实加大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和职业病防控工作力度,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蔓延,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处置率达100%,全年传染病总发病率182.5/10万,同比下降24%;妇幼工作各项考核指标均控制在省、市规定的标准范围内;卫生执法监督有力,成效明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再上台阶,农村群众受益面扩大,参合人数578869人,参合率达95.24%。年末拥有卫生机构63个,实有病床1445张,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1497人,其中:医生719人。乡镇卫生院57个,病床891张,卫生技术人员782人。 十、人口、就业与保障、居民生活 人口规模保持稳定。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687903人,比上年增加94人,增长0.01%。其中:农业人口606608人,非农业人口81295人;男性人口358559人,女性人口329344人,男女性别比为108.87:100(以女性人口为100)。全县常住人口预计为58.57万人。计划生育率92.45%,符合政策生育率保持在90%以上。人口出生率8.86‰,人口死亡率6.34‰,人口自然增长率2.52‰。 就业工作不断加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795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768人,“4050”人员等困难群体再就业572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29万元,发放青年创业小额贴息贷款147万元;动态消除了零就业家庭;培训农民工2.85万人,农村劳动力输出22.2万人,创劳务收入16亿元。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到70%以上。 社会福利保障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险工作再上新台阶,全县参加社会保险18.8万人次,征缴五大社会保险基金2.99亿元,其中城镇养老保险参保4.69万人,医疗保险参保7.5万人(含城镇居民参保3.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1.66人,生育保险参保0.9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1.5万人(新增扩面2600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2.3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1253人);实现了退休金社会化发放率和管理率两个100%。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享受城镇低保1.17万人,发放保障金1976.2万元,享受农村低保3.33万人,发放保障金2796万元;全县集中供养五保户1555人,集中供养率达38.1%;城乡医疗累计救助4847人,救助金额946.7万元;资助各类学生3442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