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桂林市灵川县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1-12-06来源:桂林市灵川县统计局 点击:
1998年,全县人民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实施区党委提出的“三大战略,六大突破”的重大决策,努力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和6.24特大洪灾带来的不利影响,狠抓企业改制工作,切实增加投入,扩大内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较大的成就。农业生产发展势头较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最高水平,财政收入增加,人民生活有所改善。社会稳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 初步统计,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24.16亿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96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8.32亿元,下降0.2%;第三产业增加值5.88亿元,增长11.6%。全年社会劳动生产率6922元。但在经济运行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部分国有企业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不好,亏损面大,亏损额较高,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就业压力增大,部分群众生活仍较艰苦,农民增收缓慢。 一、农业 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大灾之年粮食仍获丰收。今年,虽然我县受到罕见的6.24特大洪灾的影响,夏粮损失惨重,但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加大了科技投入和农业综合开发力度,确保了全年粮食产量的丰收。全县粮食总产量17.9万吨,同比增长5.29%,其中稻谷15.94万吨,增长3.78%,玉米0.56万吨,增长40.35%,豆类0.56万吨,增长30.23%。主要经济作物产量有增有减,蔬菜种植面积29.6万亩,比上年增加4.7万亩,产量40.68万吨,增长19.23%,水果总产量4.26万吨,下降28.5%。 林业生产平衡发展。全年植树造林537公顷,新植竹林228公顷,经济林256公顷,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作出了贡献。 牧渔业生产继续稳步发展,为全县人民提供了重要的物质生活保障。全县肉类总量8.86万吨,同比增长66.38%,全年出栏牛1.7万头,增长26.8%,出栏肉猪47.92万头,下降18.97%,水产品产量5804吨,增长35.23%。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更好改善,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2.93万千瓦,化肥施用量(折纯量)15157吨,农村用电量3611万千瓦小时。 二、工业和建筑业 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工业企业改革整顿初显成效,工业生产平衡发展。今年,通过对国有企业的改制,使处于停产半停产的县化肥厂、县水泥厂重新恢复生产,安置了二百多名下岗职工,保证了工业企业正常发展。初步统计,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7亿元,同比下降4.6%,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完成情况如下: 由于受市场大气候的影响,工业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些问题:工业经济效益差,企业亏损问题依然严重,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品少,下岗职工再就业困难。 建筑业受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发展较快,全社会完成增加值1.31亿元,同比增长44.56%。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衡发展,有效地拉动了全县国民经济的发展。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6.29亿元,同比增长3.12%,其中,基本建设完成23966万元,增长131.53%,更新改造完成3315万元,下降21.6%,房地产完成3813万元,增长42.86%,城镇及工矿区私人建房完成5893万元,增长38.72%。在全年的投资中,重点项目取待新进展,全县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有6个,其中98年新增项目三个:桂柳高速公路灵川段、灵青二级公路、核工业部地区310大队综合楼,分别完成投资10326万元、357万元、6158万元。 四、交通运输、邮电 交通运输业持续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增加值1.25亿元,比上年增长14%。运输部门货物周转量、旅客周转量分别完成8739万吨公里、8683万人公里。 邮电通讯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228万元,同比增长35.8%,年末全县电话用户10561户,增加1555户,移动电话用户3188户,增加1227户,无线寻呼用户9383户,增加2555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23户,增加21户,各项邮电通讯业务较上年有很大提高。 五、国内贸易、金融、保险业 在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引导下,国内贸易市场平稳发展,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754万元,同比增长6.3%。从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发展仍趋缓,商品零售额仅为6144万元,比上年下降11.8%;集体、个体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为7691万元、36469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3%、13.6%。 面对严峻的东南亚金融危机,金融部门积极采取各种货币政策和金融措施,不断完善监管制度,加强内部管理,提高金融机构的自控能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能力,确保了金融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2.09亿元,比年初增加1.5亿元,同比增长14.58%。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58亿元,增长13.72%,储蓄存款占存款总额的79.39%,各项货款余额8.75亿元,增长13.33%,全年现金收入20.34亿元,增长1.45%。 保险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快速发展,随着住房、医疗、教育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的逐步实施,群众的保障意识也逐步增强,全年保费收入1219万元,增长57.95%,其中财险收入590万元,人身险收入629万元,分别增长48.24%、57.64%。年内赔付财产险1021件,赔付款额388万元,给付人身险2125人次,支付险额63万元。 六、人口、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有效控制,全县年末总人口349080人,比上年净增4326人,全县人口出生率6.47‰,死亡率5.15‰,自然增长率0.92‰,比上年下降0.66个千分点。 全年年末职工总人数20097人,职工工资总额11186万元,职工平均货币工资5575元,同比增长1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05元,增加118元,增长4.23%,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2744元,增加294元,增长12%。 农村社会保险体系逐步完善,全县全年累计投保额为1300万元,比上年增加100万元。 七、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随着“科技兴农、科技兴县”的战略在全县的展开,广大群众的科技意识,科技水平明显提高,全县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642人,比上年增加288人。 教育方面,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和《扫盲工作条例》,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年末高中在校生4006人,比上年增长4.05%,初中在校生22777人,下降6.44%,小学在校生42943人,下降8.98%,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4%。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全年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85次,印发科技资料450份,组织科技讲座66次,参加人数6550人,出墙报、宣传栏176期,放映爱国主义教育宣传影片210场次,广播电视业发展较快,全县建有微波点22个,建立卫星地面接收站63个,建成了全区县级一流的电视演播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