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台州市玉环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1-11-23来源:台州市玉环县统计局 点击: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推进玉环建设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求真务实、迎难而上、攻坚克难、顽强拼搏,认真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思路,积极应对经济发展中的挑战,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转机,齐心协力转方式、调结构、保增长、惠民生、促和谐,取得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全县经济快速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和谐社会建设得到进一步推进。 一、综合 在节能降耗的大背景下,我县积极采取各项措施,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全年经济运行呈现增速回升、效益向好、结构推进的发展态势。据初步测算,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308.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9.79亿元,比上年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96.73亿元,增长26.7%;第三产业增加值为91.69亿元,增长13.5%。 劳动就业形势稳定。年末全县城镇单位从业人数为51503人,其中在岗职工人数50416人。全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岗位5243个,帮助1776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310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基本实现“基数归零、动态归零”的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全年累计19803人经过培训领取职业资格证书,其中达到初级工13227人、中级工5366人、高级工917人、技师293人。全力维护企业劳动关系。及时查处拖欠工资案件,为劳动者追回劳动工资,有效解决多起企业主欠薪逃匿案件。 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依旧突出,工业比重偏高,服务业比重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二是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尚需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仍较落后,农业产业化水平还不够高;三是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任务相当艰巨,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耕地保护的矛盾日益加大;四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还有大量工作要做等。 二、农业 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以培育规模型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突破,做强农业经营主体。全县农业龙头企业达到71家,其中省级3家,市级26家。2010年累计获得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到14家,获得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分别为15个、6个和4个。全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19.79亿元,比上年增长5.5%。 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农业结构优化升级。优质特色水果和花卉苗木种植面积继续增加。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0654公顷,比上年增长3.5%,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824公顷,减少2.9%;蔬菜播种面积4236公顷,比上年增长5.2%;果用瓜768公顷,比上年增长10.2%;花卉苗木86公顷,增长7.5%。 林业生产继续发展,绿化工作进一步加强。2010年,全县造林面积166公顷,零星植树5.5万株,育苗面积13公顷,当年苗木产量25.0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42.1%。 畜牧业生产有所回升。 渔业生产继续推进结构调整,加快渔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至年末全县海洋捕捞生产船只1121艘,比上年增加19艘;海洋捕捞专业劳力6663人,比上年减少1715人。全年水产品总产量261436吨,比上年增长0.4%,其中海洋捕捞产量171019吨,比上年减少0.1%。养殖业发展空间缩小,但养殖水平提高使产量基本保持不变。海水养殖面积6674公顷,比上年减少1.5%,产量88006吨,增长1.5%;淡水养殖面积656公顷,产量2196吨,减少0.6%。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大力开展标准农田建设、水库保安维护除险加固和河塘、河道修整治理工作。2010年全年水利资金总投入3.57亿元。除险加固水库4座;疏浚和整治河道56.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0公顷。本年灌溉面积为5860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为4560公顷。全县年末共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6.0万千瓦,渔业机械总动力14.86万千瓦。全年农村用电量8.5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减少5.6%;化肥施用量(折纯)3118吨,比上年增长4.5%。 三、工业和建筑业 我县大力拓展发展空间,狠抓沿海产业带建设,以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为抓手,加快工业经济的产业转型升级,帮助企业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尽力减少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县工业经济造成的严重影响。预计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88.16亿元,比上年增长26.4%。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好转,我县的实体经济恢复强劲增长的态势。据全县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34.67亿元,比上年增长44.5%。从我县工业的主导产业来看,其中以阀门为主的通用设备制造业实现产值170.58亿元,比上年增长52.9%;以汽摩配为主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实现产值为137.23亿元,比上年增长51.7%,其它主要行业生产增幅上升也较为明显。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上升明显。根据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考核,十一项效益指标综合得分242.5分,按同口径比较,比上年增加57.0分。从具体指标情况看,有十项指标好于上年,其中:总资产贡献率11.08%,提高1.88个百分点;资产保值增值率124.33%,提高13.85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9.94%,下降2.16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次数1.93次,上升0.18次;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4.9%,上升0.52个百分点;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92.24千元/人,提高20.64%;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99.10%,上升0.18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32.03%,上升20.55个百分点;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低率19.45%,上升27.88个百分点;亏损率4.38%,下降3.15个百分点。仅工业产品销售率这一项指标比上年略差,2010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6.17%,降低1.23个百分点。 建筑业得到稳定发展。全县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14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建筑工程产值9.17亿元,增长1.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0.47万平方米,完成房屋竣工面积4.52万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