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普洱市澜沧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1-10-20来源:普洱市澜沧县统计局 点击:
广播电视事业不断进步。2010年全县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503个村寨16115套设备的信息录入和安装调试任务。电视专题《走进古茶山》民语广播电视节目《拉祜婚礼》荣获云南省首届县(市、区)优秀广播电视节目一等奖。全县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2%,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7.3%。 卫生公共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医疗救治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卫生服务能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取得新成效。2010年全县拥有卫生机构24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506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77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274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达379463人,参合率达到95.6%。全年共有67.4万人次享受新农合减免补偿,减免补偿金4522.7万元。全年传染病发病例数629例,全年传染病发病率0.143%。 十、城市建设和安全生产 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县城作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日渐突出,市政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县城规划建设面积达9平方公里,比“十五”期末的4.5平方公里增加了1倍。人均公共绿化面积达9.8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21%;“两污”项目建设加快。县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场总投资3616.4万元,日处理80吨,总库容98.5万立方米,现已完成投资1650万元。县城区污水处理厂前期准备工作正在进行,城镇基础设施配套水平进一步提高。 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及死亡人数24起15人,死亡人数下降12%;其中: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4人,下降20%;道路交通事故死亡11人,下降8%;消防安全事故1起,无人员伤亡。“十一五”期间全县安全生产形势趋稳向好。 十一、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劳动就业不断加强。2010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00人,其中:新增城镇下岗失业人员332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257人(含技能、引导、在岗等培训)。截止2010年末登记失业人员有107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6%。 社会保障事业持续加强,各项改革措施不断完善。2010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459人,同比增长16%,比2005年6948人,年均增长8.5%;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5173人,同比增长1.4%,比2005年18013人,年均增长14.3%,其中:城镇职工20352人(含农民工47人),城镇居民14707人。 城乡低保进一步健全和规范,“五保户”供养等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有效解决了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2010年末全县实有城乡低保对象176290人,同比增长15.5%,其中:农村有低保对象165545人,占城乡居民低保对象的93.9%,比2007年农村低保对象97000人,年均增长14.3%。全年发放低保金共计13695.2万元,同比增长25.8%,其中:农村发放低保金11919.2万元,增长30.9%,比2007年发放金3492万元,年均增长35.9%。全县实有农村“五保户”4643人,全年共发放保障金539.1万元。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控制成效显着。据公安人口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达494125人,同比增长0.56%。其中:女性239339人,占总人口的48.4%。1、农业人口452534人,2、非农业人口41591人。在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为390700人,占总人口的79.1%。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04元,比上年增长9.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120元,比上年增长7.5%;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20.5平方米。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8627元,比上年增长20.7%。农民人均纯收入2101元,比上年增长21.0%,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980元,比上年增长38.1%。农民人均有粮338公斤。 注:1、本公报数据为年快报数,最终结果以《2010年澜沧县统计年鉴》为准。 2、本公报发布之前使用的部分数据,如有出入,应统一到本公报上来。 3、社会发展有关指标数据是由相关部门提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