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银川市贺兰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1-10-23来源:银川市贺兰县统计局 点击: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也是贺兰县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寻常的一年。一年来,县委、政府带领全县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区市的决策部署,抢抓机遇、务实苦干、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全县国民经济高位稳定增长,势头强劲,总体运行态势良好,增速居全区首位,提前两年实现进入西部百强县目标,跻身第七届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行列。 一、综合 2010年,全县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据初步核算,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18亿元,增长5.6%,拉动GDP增长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31.33亿元,增长25.1%,拉动GDP增长13.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23.89亿元,增长21.0%,建筑业增加值7.44亿元,增长35.7%;第三产业增加值16.38亿元,增长19.5%,拉动GDP增长5.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19.3:52.8:27.9调整为17.6:54.1:28.3。 二、农业 2010年,全县进一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县步伐,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把新农村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现代农业发展取得可喜成绩,全县农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全年共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29亿元(含农、林、牧、渔服务业),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6.5%,其中农业产值13.84亿元,增长6.3%,林业产值1173万元,下降13.2%,牧业产值2.57亿元,增长3.9%,渔业产值2.24亿元,增长11.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279万元,增长7.2%,农、林、牧、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所占的比重分别为71.7%、0.6%、9.4%、11.6%和2.7%。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3.36万亩,比上年增长21.6%。粮食种植面积49.31万亩,比上年减少5.64万亩;蔬菜种植面积20.11万亩,其中设施农业7.68万亩;瓜果类种植面积1.90万亩,其中设施农业7695亩;油料及其他农作物面积1.29万亩。 全年粮食产量23.79万吨,比上年减少1.36万吨,减产5.4%。其中,夏粮产量3.88万吨,减产33.9%;秋粮产量19.90万吨,减产3.2%。 全年蔬菜产量59.13万吨,比上年增产21.8%。水果产量10771吨,增产18.6%。 全年肉类总产量7836吨,比上年下降3.5%。其中,猪肉产量2526吨,下降12.4%;牛肉产量2559吨,下降0.9%;羊肉产量1666吨,增长1.8%。生猪年末存栏21925头,减24.4%;生猪出栏36074头,减10.1%。牛奶产量34203吨,增长29.9%;禽蛋产量1855吨,下降28.6%。 全年水产品产量25121吨,增长10%。全年造林面积3.97万亩。全县有效灌溉面积65.76万亩,其中县属57.04万亩。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为42.63万千瓦,农用大中型拖拉机2685台,小型拖拉机18888台,农用运输车(含四轮和三轮机动车)2894辆,农村用电量4667万千瓦时,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物量)7.37万吨。 全县农村组织建设不断巩固。2010年末,全县共有4个镇,1个乡,2个区属农场,2个县属农场,1个街道办事处,59个村民委员会,7个社区居委会,657个村民小组。 三、工业 2010年,县委政府继续深入推进“兴工强县”战略,工业经济实现新提升。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2.23亿元,比上年增长34.5%,完成工业增加值21.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1.0%,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7%。 全县工业企业规模不断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力不断增强,成为全县工业增长的中坚力量。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9家,净增7家,全年完成产值67.9亿元,比上年增长36.2%,完成增加值18.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2.9%。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工业完成产值61.65亿元,比上年增长40%,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产值29.07亿元,比上年增长27.9%,重工业完成产值38.83亿元,比上年增长43.07%,轻重工业比为42.8:57.2,同上年相比,轻工业所占比重下降2.9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为85.5%。 2010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建设 2010年,在国家加快发展的大环境下,贺兰紧紧抓住自治区实施沿黄城市群和区域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机遇,突出硬件建设,逐步拉大县城框架,不断加快建设速度,县城承载功能不断增强,现代化城市气息日渐形成,固定资产保持了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7.07亿元,比上年增长73.8%。其中:房地产投资完成20.76亿元,比上年增长41.1%。 从投资结构看,第一产业完成63857万元,比上年增长9.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63818万元,比上年增长42.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42987万元,比上年增长93.5%。一、二、三产业完成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分别为11.2%、28.7%、60.1%。 2010年,全县共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15个,实现建筑业产值6.72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建筑业实现营业利润2501万元,比上年增长9.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03704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0%。通过制定政策,提高准入门槛,规范开发行为,推动了房地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全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332万平方米,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6.4%。 五、交通运输业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在社会发展和需求增加的作用下,趋于良好的发展态势。2010年,全县公路客运量624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3310万人公里。全县运营汽车拥有量6180辆,其中货车5937辆,客车243辆。邮政业务总量735万元,电信业务收入2200万元。年末固定电话28445部,其中城市电话14682部,乡村电话13763部,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43735部。 六、国内贸易 受中央和区市有关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的推动,消费领域进一步拓展,消费热点不断涌现,城乡流通网络加快完善,德胜商贸物流功能区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2010年,全县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9亿元,同比增长50.4%,分城乡看,县城消费品零售总额41.4亿元,同比增长51.2%,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0.5亿元,同比增长7.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总额41.5亿元,同比增长51.3%,餐饮业零售总额3976.4万元,同比增长0.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集体经济零售额644.3亿元,股份制经济零售额23亿元,同比增长51.4%,私营经济零售额16.7亿元,同比增长57.2%;个体经济零售额2.1亿元,同比增长7.4%。汽车销售服务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7.95亿元,同比增长55.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0.6%。汽车销售企业达到72家,其中4S店39家,限额以上汽车销售企业37家,比上年增加4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