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运城市河津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1-09-01来源:运城市河津市统计局 点击: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持续走强。全市2008年实现社会消费零售总额44.5亿元,增长34.3%,增幅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其中批发业增长33.6%,零售业增长41.4%,住宿和餐饮业增长30.3%。分季看,消费升温势头较为明显:一季度增长13.7%,二季度增长27.1%,三季度增长34.0%,四季度增长34.3%。 对外贸易增长迅速。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969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7%。 物价指数稳中趋降。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8%,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2.8%;工业品出厂价上涨11.7%,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 六、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地方可用财力稳步提高。2008年全市财政总收入38.4亿元,同比下降4%,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1亿元,同比增长7%,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1.5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教育支出3.3亿元,同比增长50%,医疗卫生支出6071万元,同比增长36.3%。 2008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07.6亿元,较年初增加14.6亿元,增长15.7%。其中:城乡居民储畜存款余额达到81亿元,较年初增加18亿元,增长26.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到70.1亿元,较年初增加0.6亿元,增长8.6%。全年累计现金收入271.5亿元,现金支出294.1亿元,现金纯投放22.6亿元。 保险业务进一步发展。2008年全年保费收入17199万元,比上年增长40.4%,其中人保14563万元,财保2636万元。 七、交通和邮电 2008年是“十一五”关键之年,也是交通事业加快发展、取得显着成绩的一年。截止目前,我市公路总里程达857公里,其中高速路25公里,国道60公里,县道109公里,乡道168公里,专用公路63公里,村道432公里,公路密度百平方公里达到144公里,形成了三纵六横、整体循环、四通八达、快捷方便的现代化公路交通网络。全年完成全社公货物周转量6.2亿吨公里,旅客周转量5.4亿人公里,其中,完成公路货运量515万吨,完成公路客运量569万人。 邮电通信业持续增长。2008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23885万元,增长3.4%,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1080万元,增长0.9%;邮政业务总量2805万元,增长26%。全市年末固定电话用户7.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2.9万户,小灵通用户6100户,年末互联网用户达25367户。 八、教育、卫生、文化、体育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2008年,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小学五年巩固率达106%,初中三年保留率达10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3.3%。全市共有小学149所,在校学生达37871人;普通中学45所,在校生22496人,高中在校学生11966人;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1840人;独立园13所,在校幼儿4572人;全市教职工人数6727人。今年高考,我市达二本以上分数线586人,较去年增加70人,增长13.6%,达历史最高水平。2008年,全市以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使全市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405个,其中国家办医19个,社会办医14个,村卫生所156个,人体行医222个,拥有病床位数1634张,卫生技术人员1736人。2008年,全市参合农民人数为27.9万人,参合率达99.1%。市、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综合达标率为91.6%,在运城市名列前茅。 文化事业继续繁荣,体育水平进一步提高。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我市开展了“歌舞、戏曲、电影文化三下乡”活动。市蒲剧团共下乡9个月,演出近400场次,固定资产达到了近百万元。电影公司与多家演出公司片商建立联系,共组织歌舞演出70多场次,组织学生观看教育影片20多场次。2008年全市在网数字电视用户达16580户。体育事业不断进步。全年全市共举办市级比赛20余次,有1万余人参加,向上级转送体育人才14人,2008年全市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11平方米。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城市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2008年,总投资1.5亿元的第二高中按期完工,9月1月新生顺利入学投入使用。总投资1.2亿元,日处理污水4万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建设顺利,年底前进水试车。投资2100万元,全长3576米,河津城市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的市政道路延平街全线打通工程提前完工。投资800万元,全长2712米的龙岗西路改造工程;投资350万元,全长905米的振兴西路改造工程,提前完成。投资1500万元,占地193亩的北城公园征地、拆迁、附着物清理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土建。投资8500万元的第二热源厂及管网铺设工程提前完成,提前供暖。投资600万元的市直幼儿园教学楼主体工程已经完成。泰兴西路、莲池西路、华兴东路和市医院停车场改造工程全部完工。电力工程方面,通过完善规化,积极争取,我市被列为全省电气化创建试点。 环境治理力度加大。先后否决了9个不符合环保政策的高污染、高耗能项目,关停了10家污染严重企业,取缔死灰复燃土小企业33家。2008年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35202吨,COD排放量3111吨。全市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06天,其中一级天数40天,成为河津改革开放以来环境质量最好的一年,提前达到“十一五”目标。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2008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市总人口389352人,比上年增加2097人,同比增长0.54%。其中,男性202819人,女性186533人,城镇170294人,乡村219058人,城镇化率为43.74%。全市人口出生率11.83‰,死亡率5.93‰,人口自然增长率5.9‰。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08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300元,同比增长18.2%。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2.8%。其中,人均工薪收入9428元,下降8.1%;经营性收入1992元,同比增长122.7%;财产性收入297元,同比增长400.6%;转移性收入2678元,同比增长104.2%。城镇占人口20%的低收入者收入9338元,增长19.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840元,同比增长14%。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8.8%。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2317元,同比增长11.1%;家庭经营收入5068元,同比增长14.4%;财产性收入320元,同比增长15.1%;转移性收入134.4%,同比增长70.7%。农村占人口20%的低收入者的收入2189元,同比增长16.7%。全市在岗职工人数为35800人,年平均工资27975元,比上年增长8.2%。 居民消费结构继续升级。2008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676元,同比增长6.9%。其中人均食品支出3193元,同比增长4.1%;医疗保健支出738元,同比增长198.6%;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536.6元,同比增长37.5%。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18辆,家用空调器110台,分别比上年增长80%和3.8%。城市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36.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313元,增长10%。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移动电话111部,彩色电视机123台,电话机84部,空调机34台,分别增长8.5%、6.5%、9.8%和12.5%。农村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6.4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