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济南市商河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1-09-06来源:济南市商河县统计局 点击:
2010年,是全面冲刺“十一五”、蓄势谋划“十二五”的关键之年,也是全县加快小康社会进程打基础、增后劲的重要一年。全县上下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和环境建设年”活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4.21”会议为契机,着力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全县经济继续保持了活跃、快速发展好势头。(注1) 一、综合 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核算,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注2)95亿元,增长1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0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37.5亿元,增长17.4%;第三产业增加值27.5亿元,增长22.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231元(按户籍人口计算),增长13.6%。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三次产业构成由2009年的35.7:36.0:28.3调整为31.6:39.5:28.9,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4.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3.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0.6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质量较好。全年各项税收总额5.64亿元,增长31.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5.9%,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3.48亿元,同口径增长29.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3.7%,占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4%;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74亿元,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78.8%。(注3) 二、农业和农村 农业生产基本稳定。201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63.3亿元。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02.9万亩,同比增长0.8%。其中粮食160.1万亩,同比增长1.7%,全年粮食总产73.4万吨,同比下降1.4%,粮食单产达到458.5公斤/亩,同比下降3.1%;蔬菜28.1万亩,蔬菜总产量87.2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棉花13.1万亩,棉花总产0.8万吨。造林绿化取得积极成果,完成造林合格面积4.23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1%。 畜牧业生产形势良好。2010年全县猪存栏37.87万头、牛存栏9.51万头、羊存栏14.48万头、家禽存栏为417.57万只;猪出栏66.98万头、牛出栏6.47万头、羊出栏23.73万头、家禽为1012.55万只,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2%、0.5%、32.5%和10.1%。肉类总产量达到8.2万吨,禽蛋产量达到3.4万吨,奶类产量达到0.5万吨,水产品产量0.9万吨(附表1)。 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条件日益改善。2010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87.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9%。其中:农用排灌机械动力30.3万千瓦,与2009年基本持平;农用拖拉机拥有量10959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162台;拖拉机配套农具17101台,其中,大中型农机具5552部;小麦联合收割机达到973台;玉米联合收获机达到478台;秸秆粉碎还田机械951台。机耕作业面积为68.7千公顷,增长1.0%;机播、机收作业面积分别为113.9千公顷、63.9千公顷,分别增长2.6%和10.7%。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全县灌溉面积68.69千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64.4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11.0千公顷。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民生状况逐步改善。2010年全县29个示范村全部达到建设标准,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了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全县农村道路改造工程共投入2700万元,新建、改造农村公路61.8公里;投入2200万元新建农村桥梁12座。农村通自来水入村率达到100%,入户率达到95.8%。各项惠农措施全面落实,财政强农惠农力度明显加大。2010年发放粮食直补1147.2万元、良种补贴1821.1万元、农资综合直补5666.3万元、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060万元、种粮大户补贴14.5万元。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投入,落实经费11501.5万元,不断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2010年,校舍改造项目10个,新建校舍47550平方米,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全面加强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12处乡镇卫生院均能发挥正常功能,256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全部投入使用,其中有122所村卫生室具备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资格,农村医疗服务功能得到了有效加强。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156家,实现增加值26.5亿元,增长18.9%。实现产值90.92亿元,增长38.4%;工业销售产值89.74亿元,增长39.4%。 工业经济效益良好。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5.87亿元,比上年增长35.1%;实现利润、利税分别为3.38亿元、6.75亿元,分别增长70.5%和75.0%。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17.77,同比提高12.5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8.7%,同比提高0.67个百分点。 过亿元企业带动作用明显。2010年,全县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0家,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总额分别实现41.12亿元、3.88亿元、1.72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47.9%、57.5%和50.7%。 重点行业增长显着、地位突出。2010年,农副食品、纺织业、医药、玻璃制品四大主导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66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60.16%,同比增长29.76%;实现利润、利税分别为1.30亿元、2.75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38.43%、40.78%,同比分别增长74.75%、67.10%。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稳定增长。水泥46.92万吨,同比增长11.18%;纱6.82万吨,同比增长19.09%;鲜冷藏冻肉8.46万吨,同比增长16.29%;小麦粉7.92万吨,同比增长74.94%;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1654.63万支,同比下降6.25%;服装387.44万件,同比增长39.73%(附表2)。 建筑业稳定发展。2010年,全县建筑业增加值7.1亿元,增长13.3%。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22家,完成总产值7.93亿元;实现利税19945万元;房屋施工面积44.9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0.5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4.98万平方米。 四、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2010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6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其中: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8亿元,增长18.6%;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4.8亿元,增长17.6%。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2.5亿元,增长16.1%;住宿餐饮业零售额8.1亿元,增长26.4%。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28.3亿元,增长13.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69.7%。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5个,成交额10.4亿元。 对外贸易平稳发展,吸收外商投资增势良好。全年实现外贸出口总额4900万美元,增长13.3%;实际利用外资1483.6万美元,增长28.1%。 五、交通、通讯 交通发展有序推进。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035.78公里,比上年增长1.9%。年末县内机动车拥有量72261辆,其中大型汽车1430辆,小型汽车17021辆。交通运输业健康发展,2010年末全县拥有载客汽车209辆,载货汽车3653辆,比上年增加1145辆;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330万吨,增长15%。客运量140万人,增长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