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济南市济阳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1-09-06来源:济南市济阳县统计局 点击:
2010年,面对国际国内极其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惠民生、保稳定”的总体要求,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发展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结构转型取得积极进展,民生状况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合 经济发展持续平稳向好。初步核算,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187.17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43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109.06亿元,增长14.4%;第三产业增加值42.69亿元,增长23.8%。全县地域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12.51亿元和6.24亿元,分别增长19.7%、24.5%。全部税收10.8亿元,增长17.7%。 转方式调结构取得一定成效。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末的20.93:56.40:22.67变化为18.93:58.26:22.81,一产比重下降2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1.86、0.14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全年共申报高新技术企业4家,申报自主创新产品3项,申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截止年底,全县高新技术企业77家,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企业产值68.44亿元,同比增长32.02%,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26.72%,比年初比重提高了2.11个百分点。 “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十一五”期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08%,三次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4.93%、19.86%和17.9%。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27.19:52.53:20.28调整为2010年的18.93:58.26:22.8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9.4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分别增长22.69%和17.14%。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3.27%、14.33%。 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牢固,工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的压力依然较大,服务业发展仍需加强,社会事业有待完善,公共服务水平还不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等,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5.66万亩,增长1.61%;粮食总产52.08万吨,增长0.8%,实现连续8年丰收。蔬菜产量117.95万吨,增长4.8%;畜牧业稳定增长,肉、蛋、奶产量分别增长0.5%、0.2%、2.2%;猪、牛、羊存栏分别增长2.2%、2.6%、2.2%;出栏量分别增长-0.44%、1.46%、2.04%。水产品产量0.89万吨,增长4.71%。造林绿化取得积极成果,完成造林面积1.59万亩,其中:防护林1.33万亩。 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新认证无公害产品3个、有机农产品5个、着名商标1个。农业机械化总动力107.9万千瓦,增长10.1%。全县各类畜牧业规模化小区达到35处。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生产回升步伐加快。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287家,净增38家。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97.04亿元,增长13.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5.5亿元,增长19.0%。 工业效益向好趋势增强。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55.5亿元,增长22.9%;实现利税42.6亿元,增长23.8%;实现利润27.1亿元,增长25.2%。亏损企业亏损额2692万元,增长42.8%。 产品结构趋向优化。在规模以上重点工业产品中,高新技术产品增长较快,传统产品增势趋缓。 支柱行业稳定增长。全县四大主导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72.18亿元,增长20.16%,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75.8%,提高3.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饮料增长26.95%,机械装备增长15.47%,电子信息增长15.64%,纺织服装增长20.93%。全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150家,其中过10亿元企业2家,分别增加24家和1家。 园区承载能力增强。济北园区内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3家,比去年净增17家,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为35.9%,提高1.4个百分点;全年工业增加值28.69亿元,增长19.2%,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0.0%;实现利税总额12.02亿元,增长20.4%,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0.4%。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全县建筑业总产值19.62亿元,同比增长8.82%,实现增加值12.0亿,增长26.3%。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9家,其中,有工作量的企业27家,年末从业人员11883人,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96.8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37%,房屋竣工面积93.8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53%。 四、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国内贸易增势良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8亿元,增长18.0%。其中: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4.5亿元,增长21.5%。从行业看,批发业15.7亿元,增长20.5%;零售业33.8亿元,增长16.5%;住宿业765万元,增长63.6%;餐饮业8.2亿元,增长19.4%。全年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8.7亿元,增长27%,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3.8%,较去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亿元以上商品市场2个,主营业务收入18.5亿元,增长49.2%。 对外经济明显回升。全年出口总值7173万美元,增长59.3%。新批外资企业6个,累计49家,实现合同外资额9690万美元,增长17.6%;实际到账外资6497万美元,增长78.2%。 五、交通、通讯 交通运输业持续增长。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810.28公里。年末机动汽车拥有近10万辆,增长2.7%,其中汽车拥有量3.29万辆,增长48.08%。城区公交线路2条,车辆16量;城乡公交线路9条,车辆44辆。全年各种运输工具旅客运输量364.3万人次,增长54.0%,旅客运输周转量47665万人公里,增长72.3%;货物运输量115.7万吨,增长15.01%,货物运输周转量11194万吨公里,增长27.8。 邮政通信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邮电通信业营业收入14098万元,增长8.05%。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28万元,增长11.4%;邮政业务总量1267.5万元,下降17.0%。固定电话年末用户数12.8万户,下降2.2%;移动电话用户数13.3万户,增长8.6%;宽带网用户数1.2万户,增长19.6%。 六、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5.87亿元,增长29.3%。其中:第一产业投资15.94亿元,增长38.1%;第二产业投资85.37亿元,增长24.4%;第三产业投资34.56亿元,增长29.9%。三次产业投资比重为11.7:62.9:25.4。基础设施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基础设施投资累计完成32.77亿元,同比增长50.1%,占全部投资比重24.1%。在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中,增速较大的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6.47亿元,同比增长61.0%;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9.41亿元,同比增长97.5%。服务业投资成为新亮点。盖世物流、英才学院济阳新校区、济南市第二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和城区绿化提升改造工程和永康街、华阳街、新元大街等道路改造工程等等,这些项目的建设,成为三产投资的新亮点。剔除房地产开发项目,全县现代服务业投资22.88亿元,同比增长29.8%,高于全社会投资0.5个百分点,占同口径全部三产投资比重为7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