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宜春市铜鼓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1-09-05来源:宜春市铜鼓县统计局 点击:
2009年,县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县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积极应对纷繁复杂的发展形势和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基本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纵览一年来的工作,全县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年初预计,部分经济指标实现了位置前移,经济发展总体呈现回升较好、逆势上扬的良好态势,打开了一个“工业企稳回升,农业持续增长,产业异军突起,项目异彩纷呈,和谐建设有力”的大好局面。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全年完成地方生产总值(GDP)158440万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807万元,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值62240万元,增长14.2%,第三产业增加值59393万元,增长17.7%。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上年22.1:39.7:38.2发展到23.2:39.3:37.5。 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观;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农民增收难度大。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 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农村经济重现生机。全县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6583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26%。其中:农业总产值17763万元,林业总产值29970万元,牧业总产值14497万元,渔业总产值3344万元,农业牧渔服务业产值255万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6807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95%. 种植业方面,立足粮食生产,继续调优产业结构,全县粮食播种面积7491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43795吨;茶叶产量215吨,药材种植面积91公顷,瓜果种植面积214公顷。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在改革中发展壮大,并实现了由以木竹加工业为主的小规模、简单粗放型工业向以医药化工为主导的规模化、技术化工业的转变。 2009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家,完成工业产值123049.1万元,比上年增长15.83%。其中木竹加工业完成产值36441.8万元、医药业完成26202.1万元、化工业完成44639.5万元,其他工业完成15765.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9.19%、9.16%、16.82%、-0.28%。完成销售收入119479.4万元,比上年增长14.91%。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年销售收入过千万的企业有20家,比上年增加了4家,5000万元以上企业有10家,比上年增加3家。亿元以上企业有2家。企业效益进一步提高,上交税金6502万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上交税金超3千万的企业有1家。 建筑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县具有资质等级三级以上建筑企业3个,完成建筑产值14297.2万元,比上年增长17.5%。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2.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7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13.9%、5.0%。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75400万元,比上年增长45%。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完成投资57161万元,比上年增长40.2%,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完成投资35613万元,同比增长21.9%;农村投资21548万元,同比增长86.3%。 在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城镇投资30424万元,同比增长28.5%;房地产开发投资5189万元,同比下降6.1%。 四、交通、邮政和通信业 全社会完成货物周转量7054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43.5%;旅客周转量27.41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4.9%。 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4217万元,比上年增长2.7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061.75万元,增长3.5%;电信业务总量3156.75万元,增长2.0%;全年报刊168万份,邮函件206.8万件。年末全县移动电话用6.5万户,增长3.2%;固定电话用户15436户,下降13.4%。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销售平稳增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066万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县级零售额29090万元,增长25.6%;县以下零售额13976万元,增长6.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7283万元,增长18.2%;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5639万元,增长14.9%;其他行业零售额144万元,增长13.3%。 六、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继续增长。全县财政总收入20283万元,比上年增长26.4%。其中中央两税完成63900万元,增长20.2%;地方财政收入13422万元,增长27.9%。全县财政总支出52539万元,比上年增长38.8%。 金融运转平衡。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68696万元,比年初增长21.4%,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31671万元,同比增长10.26%;储蓄存款余额为115092万元,同比增长18.28%。年末各项贷款余额57541万元,比年初增长51.24%。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全年各项保费收入3131万元,比上年增长30.9%。全年支付各种赔款1908万元,比去年下降25.2%。 七、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取得较大发展。年末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300人,全年争取上级科研项目5个,申请专利26项。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教学质量显着提高。年末全县有中小学校61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在校学生16745人,其中普通高中1478人,职业高中772人,初中4167人,小学971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小学升初中率100%,全县高考大专上线495人。 八、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年末有县级文化馆1个,电影放映单位1个,县级图书馆1个,藏书1.5万册,县博物馆1个,纪念馆1个。 广播电视事业稳定发展。有线信号覆盖面继续扩大,年末有电视差转台4座,卫星地面接收站30个,电视覆盖率达98%;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覆盖率达82%。 乡村卫生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县有乡镇以上卫生机构14个,病床204张,有医卫技术人员425人。 九、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总量保持低水平增长。年末全县总人口138879人,其中:男性72336人,女性66543人,出生人口:1689人,出生率12.16‰,死亡522人,死亡率3.76‰,自然增长率8.4%。 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2009年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7365元,比上年增加1280元,增长7.99%;农民人均纯收入3683.12元,比上年增加245.81元,增长7.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