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新余市渝水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1-09-04来源:新余市渝水区统计局 点击:
2008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克服冰冻灾害、世界金融危机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努力推进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综合 国民经济在逆境中求突破。2008年,全区生产总值70.01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69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36.62亿元,增长23.4%;第三产业增加值17.70亿元,增长14.9%。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22.41:52.31:25.28,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8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3.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1.53个百分点。市场物价总体上升。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3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5.7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74%。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109.91%。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受资金、环境约束日益凸现;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农民增收面临较大困境;就业再就业压力依然较大,社会保障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二、农业 农业产业有效推进,特色农业凸现规模。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58亿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17.2%,其中,农业产值13.86亿元,增长7.4%;林业产值2.47亿元,增长11.4%;牧业产值8.49亿元,增长53.1%;渔业产值2.14亿元,增长5.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62亿元,增长0.2%。 种植业结构调整继续稳步推进。粮食作物保持稳定,经济作物有所回升。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其他作物播种面积之比由上年的72.5:21.8:5.7调整为71.8:22.2:6.0。农产品产量平稳增长。全区粮食总产量34.46万吨,增长7.2%;棉花产量4107吨,下降48.5%;油料产量9898吨,增长31.4%;水果产量19218吨,增长31.6%,其中柑桔产量13744吨,增长25.0%;蔬菜产量10.16万吨,下降12.3%。特色农业成效明显。新余蜜桔、高产油茶等特色农业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全年新增新余蜜桔1.5万亩、高产油茶1.2万亩;南安丰洲有机水稻获得丰收,界水联盟有机蔬菜全面上市。 畜牧业逐步回升。全年肉类总产量3.83万吨,比上年增长25.5%;生猪出栏35.2万头,增长12.5%,牛出栏3.62万头,增长1.1%,家禽出笼219.3万羽,增长20.0%,家禽产蛋量2035吨,增长15.8%。年末生猪存栏19.48万头,牛存栏5.87万头,家禽存笼130.7万羽。 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68万吨,比上年增长6.3%。其中,特种水产养殖产量3300吨,增长15.7%,占水产品总产量的19.6%。 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继续改善,投入进一步加强。2008年大中小型水库149座,总库容14084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0599万立方米,完成土石方220万方,投入劳动工日170万个,当年改造中低产田0.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36.37万亩,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0.45万亩。农业机械化程度明显提升,政府加大了农机投入力度,农民对农业机械投入意愿逐年增强。2008年末全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1.56万千瓦,增长18.3%,其中农用排灌机械动力9.68万千瓦,收获机械动力1.66万千瓦,分别增长19.1%和50.9%,畜牧业机械、林业机械、渔业机械的动力也分别达到5479千瓦、9413千瓦、1.413万千瓦。对农机化投入资金达3055.88万元,比上年增长21.0%,其中中央、地方财政投入606.88万元,增长100.4%;农民个人投资2449万元,增长10.2%。在农机化投入资金中,用于农业机械购置资金达2913.58万元,增长20.7%,占投入资金的95.3%。 三、工业、交通和建筑业 工业进入快速增长上升通道,规模工业迅猛发展。2008年,全区始终坚持工业强区发展不动摇,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推进和工业平台建设,着力引进、培育、扶持、发展一批规模优势企业,工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全区完成工业增加值30.73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占GDP的43.9%,比上年提高了3.4个百分点,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完成工业总产值117.2亿元,比上年增长43.4%,其中集体工业0.87亿元,股份合作企业0.14亿元,分别下降了14%和2.3%,有限责任公司32.58亿元,增长51.1%,个私企业80.68亿元,增长40.1%,外资企业完成2.07亿元,增长17%,港澳台投资企业0.89亿元,增长5.4%。规模工业企业比重迅速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全区131户规模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93.7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79.9%。在规模工业中,采掘业完成产值13.63亿元,占14.5%;制造业完成产值78.3亿元,占83.6%;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产值1.78亿元,占1.9%。产销率达100.1%,企业亏损面为11.5%,盈亏相抵,实现利润8.18亿元,企业资产负债率51.2%,总资产贡献率为38.8%,流动资产周转率5.49次。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区公路1441条,公路里程2118公里。旅客周转量13887万人公里,旅客运输量694万人,货物运输量644万吨,货物周转量16772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0%,10%,24.8%,25%。 建筑企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区16家资质等级三级及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完成建筑总产值91429万元,完成竣工产值85869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1.35万平方米,实现利润总额14939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坚持以项目为抓手,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区99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1.87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0.39亿元,新建项目21.48亿元,拟建项目1.82亿元。一批重大项目快速推进,赛维6000吨硅料项目已形成1500吨产能。20万吨模具钢、100万吨板材、15万吨薄板、5万吨炭素、120万吨矿渣微粉、良山工业大道、龙门口水库除险加固、喜盛景观桥和渝水一中整体搬迁等项目已正式投产或建成。一批重大产业延伸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其中江西瑞晶500MW太阳能电池项目完成投资2.1亿元,形成50MW产能;中冶南方70万吨冷轧电工钢项目完成投资9000万元;中冶环保钢渣零排放项目一期工程基本完成,完成投资2.15亿元。全区5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7.23亿元,增长201.3%。其中,500万元及以上投资完成66.59亿元,占50万元及以上投资的99.05%。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投资4.79亿元,增长192.2%;第二产业完成40.25亿元,增长285.2%;第三产业完成22.19亿元,增长117.1%。 五、贸易业和利用外资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2008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1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77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农村消费品零售额7.94亿元,增长19.7%;从行业类型看,批发零售贸易业消费的零售额12.94亿元,住宿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1.5亿元,其他行业消费品零售额0.2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1%、28.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