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成都市大邑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1-06-02来源:成都市大邑县统计局 点击:
大邑县统计局 2011年4月25日 2010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按照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部署,牢牢抓住“1231”发展重点,奋力推动三次产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全县经济实现巩固回升、加快增长,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基本完成,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加快发展。经初步核定,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7392万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5758万元,增长5.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70732万元,增长17.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60902万元,增长12.8%。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为21.1:40.0:38.9,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9%、55.0%、37.1%。 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全县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555192万元,增长16.3%,占GDP的比重达59.9%,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0.8%,拉动GDP增长9.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6549万元,增长9.5%;第二产业增加值276116万元,增长19.2%;第三产业增加值192527万元,增长14.9%。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加快推进。年末全县社会从业人员316244人,比上年增加4566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87898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36720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91626人。截至2010年底,新增就业人员4276人,新转移农村劳动力455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0%。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6.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7.9%,烟酒及用品上涨1.4%,衣着类下降5.5%,交通与通信上涨0.5%,居住类价格上涨5.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1.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0.4%。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2.4%。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8.1%。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2.8%。 二、农业 农业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329418万元,增长5.1%。其中农业产值117290万元,增长0.9%;林业产值5769万元,增长11.0%;牧业产值188147万元,增长7.8%;渔业产值11833万元,增长5.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379万元,增长5.3%。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521898亩。粮食产量211287吨,下降2.2%。其中:小麦产量34973吨,下降1.4%;水稻产量132759吨,下降3.5%。全年肉类总产量110419吨,增长5.1%,禽蛋产量20498吨,增长6.5%。全年水产养殖面积399公顷,水产品产量7600吨,增长2.7%。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9.0万千瓦;有效灌溉面积19351公顷,恢复改善灌溉面积3620公顷,整理渠道196.6公里。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深入实施“都市农业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优势产业,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安韩片区、王新片区完成基础实施投入1.2亿元,新引进安舒、川娇、铁骑力士等53个农业产业化项目落户,大力发展王泗非洲菊、韩场万亩葡萄园等特色示范基地,建成全国最大的肉鸭孵化基地、西南最大的双孢蘑菇生产基地。新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新增土地流转规模经营面积6.85万亩,实现产值15亿元,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9.1万户,带动面达7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较快增长。全县工业实现增加值292910万元,比上年增长25.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9.9%,带动经济增长8.0个百分点,居各行业之首。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07家,实现增加值248500万元,增长29.7%,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9%。 工业效益稳步提高。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70805万元,增长33.7%。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181.3%,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为11.7%,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05.4%,资产负债率为54.8%,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21350元/人。 工业集中区(点)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工业集中发展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7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1200万元,增长38.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0900万元,增长35.3%。工业集中度达64.9%。 建筑业稳步增长。全年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26个,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7.30亿元,竣工产值14.16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4.96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9.8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48.46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达1059553万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一产业完成投资53237万元,增长46.8%;二产业完成投资464151万元,增长8.9%,其中工业投资460582万元,增长11.7%;三产业完成投资542165万元,增长6.3%。 房地产业呈现产销两旺。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245377万元,同比增长806.5%。房地产开发投资的高速增长,拉动了商品住房销售市场,全年含预售在内的商品房销售面积达45.57万平方米,增长91.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9.33万平方米,增长74.0%;实现商品房销售额170725万元,增长195.1%,其中住宅销售额达138075万元,增长163.6%。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销售持续活跃。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7784万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41269万元;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6515万元。批发零售业实现销售额413799万元,增长23.3%;住宿和餐饮业实现营业额241269万元,增长17.0%。 六、对内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成效明显。全年新签约项目160个,协议总投资273.66亿元,其中引进海螺型材、中国联塑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和投资上亿元项目58个、投资4亿元以上特别重大项目12个、世界500强企业2个、外资项目4个。全年合同利用外资111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771万美元。出口创汇7954万美元。入围“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100县”。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建设快速推进。年末全县公路里程达140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8.43公里,等级公路(含一、二、三和四级公路)1245.94公里。全年公路货运周转量92841万吨公里,增长30.0%,公路客运周转量47102万人公里,增长3.0%。 邮电通信业继续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1178万元,增长19.7%。全县固定电话用户63415户,其中城镇住宅电话用户20148户,农村住宅电话用户36539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94896户,互联网上网用户数218771户。 旅游产业加速发展。以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定位,深入推进“三山一泉两古镇”等旅游景区提档升级,旅游经济加快发展。西岭雪山景区完成索道升级改造、五星级木屋酒店、滑雪大厅等14个项目建设;花水湾完成登山道的等7个项目建设;安仁镇完成川师影视学院、“安仁粮仓”有轨电车一期等15个项目建设,建成6个单体博物馆;鹤鸣山完成养生宾馆一期工程建设,启动了养生宾馆二期建设;雾中山正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区会所和小球训练中心等项目。全年我县各风景旅游区(点)共接待国内游客504.2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8.98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4.0%和21.0%。共接待海外游客2.50万人次,旅游综合创汇470.5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3.0%和4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