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雅安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1-04-19来源:雅安市统计局 点击:
雅安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雅安调查队 2011年4月11日 2010年,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动员和组织全市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三个加快”,紧紧抓住扩大内需、灾后恢复重建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机遇,牢牢把握“抓重点、调结构、添活力、重民生”的工作主线,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基本完成,全市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全市经济加快发展。经省统计局审定,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86.54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增速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97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57.83亿元,增长22.2%;第三产业增加值78.74亿元,增长9.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1%、78%和18.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8.7∶52.0∶29.3调整为17.4∶55.1∶27.5。 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57.59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占GDP的5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77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102.92亿元,增长25%;第三产业增加值39.9亿元,增长11%。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2%,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8%、烟酒及用品上涨4.8%、衣着下降6.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3.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4.6%、交通和通信下降0.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1.3%、居住上涨3.9%。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3%。 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46%,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6.35%,生活资料价格下跌3.0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73%。 企业家信心回升,企业生产状况持续好转。全年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41.34点,比上年提高9.52点;企业景气指数为131.58点,比上年提高18.11点。其中,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餐饮业等行业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33.83点、131.25点、119.01点、143.75点、85.86点、106.66点、146.25点、117.00点;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等行业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改善最为明显,企业景气指数分别较上年上升20.69点、26.24点、28.73点,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行业生产经营状况也较去年有所好转;其余行业企业景气指数略有下降。 二、农业 2010年,全市农业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农村经济运行良好。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上年下降1.1%。其中:玉米下降0.3%,马铃薯下降1.7%,小麦下降3.5%,水稻下降1.6%。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9792公顷,增长0.1%;药材4740公顷,增长1.8%;蔬菜28954公顷,增长0.2%。 全年粮食产量比上年下降4.9%。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3.3万吨,增长0.5%;麻类产量5吨,下降44.4%;烟叶产量1435吨,下降2.8%;蔬菜产量63.11万吨,下降0.9%;茶叶产量5.58万吨,增长5%;水果产量20.88万吨,增长4.3%。 养殖业稳定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比上年增长3.2%。生猪出栏比上年增长3.1%,牛肉产量增长2.6%,羊肉产量增长1.4%。禽肉产量增长4.9%;禽蛋产量增长2.3%;牛奶产量增长1%;蚕茧产量1597吨,下降8.9%。 林业生产持续快速发展。完成营造林面积2.77万公顷,新增森林面积1.33万公顷,实施天然林管护97.3万公顷,完成公益林建设1.09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2200公顷,封山育林8700公顷。拥有4821.96平方公里大熊猫栖息地。年末森林覆盖率61.34%,继续稳居全省第一。 渔业稳定发展。2010年,水产养殖面积1031公顷,与去年持平;水产品产量11340吨,增长5%。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6.67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39166.7公顷。新增农业机械总动力10.07万千瓦,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26.08万千瓦,增长8.68%。全年农村用电量39302万千瓦小时,增长3.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增长较快。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35.1亿元,增长25.1%,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4.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437户比上年增加33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8.5%。 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实现产值增长54.1%,轻工业产值增长36.6%,重轻工业的比为6.86:1,规模以上轻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比上年下降1.13个百分点。“3+1”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9.34%,增长46%。其中,水电及电冶增长47.2%,机械制造增长61.9%,农产品加工增长31.6%,新材料增长42.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0.57亿元,下降0.1%;完成新产品产值54.38亿元,增长16.3%。 规模以上工业39个行业大类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30.7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9.0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63.63%,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67.02%,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53.8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52.9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122.86%,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65.65%,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3.86%。 在纳入统计的54种重点产品中,有40种产品生产增长,增长面为74.1%。其中,原煤增长17.6%,发电量增长20.3%,铁合金增长33.4%,水泥增长16.4%,纱增长136.6%,食用植物油下降28.6%,白酒下降40%。 工业经济效益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实现盈利的工业企业377户,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86.2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3.95亿元,增长39.64%。实现利税总额41.8亿元,增长26.49%。实现净利润25.09亿元,增长19.8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净利润11.93亿元,增长31.53%;股份制企业17.56亿元,增长19.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2.3亿元,增长22.8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33.59,比上年提高28.13个点。 建筑业生产发展加快,效益提高。年末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47个。全年实现利税总额0.85亿元,增长27.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1.51万平方米,下降20.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8.05万平方米,下降5.2%,其中,住宅竣工面积30.09万平方米,下降3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0.6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12.24亿元、193.99亿元、164.44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1.91亿元,增长62.9%。工业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完成投资192.82亿元,下降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