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重庆市江津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1-03-31来源:重庆市江津区统计局 点击:
表7:2010年银行各项存贷款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指标 年末数 比年初增长% 各项存款余额 301.55 17.2 #企业存款 54.68 2.6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216.09 20.8 各项贷款余额 155.53 25.5 #个人消费贷款 31.44 71.2 #短期贷款 21.76 65.7 中长期贷款 124.68 28.9 图10:2006-2010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全区保险机构20家,保险从业人员 2300人。全年保费总收入9.6亿元,比上年增长28.0%。其中,财产险收入2.0亿元,增长22.9%;寿险收入7.6亿元,增长28.8%。全年保险赔付金额2.2亿元,增长7.2%。其中,财产险赔付1.4亿元,增长1.0%;寿险赔付0.8亿元,增长21.4%。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区高等教育学校8所(其中4所已招生),中等职业学校7所,普通中学54所,小学21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普通高校教师701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737人,普通中学教师4580人,小学教师4415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20人。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0.4万人,在校0.7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0.7万人,在校2.6万人,毕业0.7万人;普通中学招生2.3万人,在校6.7万人,毕业2.1万人;小学招生1.2万人,在校7.5万人,毕业1.5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3.2万人。全年高中毕业升入普通高等院校5282人,初中毕业升入普通高中7846人,升入中职3298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0%,普通初中入学率99.8%。 图11:2006-2010年普通中学、小学招生人数 全年开发重庆市重点新产品30项,增长50%,受理专利申请398件,增长67.2%,获得专利授权163件,下降1.8%,其中发明专利授权8件,增长14.3%。全区中国驰名商标3件,着名商标23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区文化馆、图书馆、陈列馆、档案馆各1个,名人故(旧)居5个,艺术表演团体7个,电影放映队42个,镇街综合文化站26个,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各1座,电视差转台2座。馆藏图书28万册,馆藏档案9950件、22.0万卷。出版发行报纸286期436万份。组织综合性文艺演出1802场,电影晚会200场。有线电视用户17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7万户,有线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8%。制作播发广播电视节目365小时,农村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9.45%。 年末卫生机构364家,其中医院10家,卫生院26 家,妇幼保健院1家,疾病防治控制中心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卫生技术人员4597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463人,注册护士1306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4431张,其中区级以上医院2603张,镇街卫生院1828张。2010年全区无甲类传染病报告病例,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3050例,发病率252.21/10万;报告死亡传染病病例48例,其中艾滋40例、结核病5例、狂犬病2例、病毒性肝炎1例,传染病死亡率3.98/10万。 全区体育人口61.8万人,占总人口的41.2%。全年获国家级比赛奖牌10枚,重庆市级比赛奖牌167枚。举办各类体育比赛81场(次),参赛运动员3万人。新建中小学塑胶运动场15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0.99㎡。国民体质抽样合格率为90%。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区户籍人口149.2万人,比上年增加0.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1.8万人,农业人口97.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3240人,出生率为15.6‰;死亡人口19848人,死亡率为13.3‰;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2.7(以女性为100)。 全区育龄妇女38.8万人, 已婚28.5万人,其中年内初婚女性0.7万人;无孩妇女1.7万人,一孩妇女20.3万人,二孩妇女6.1万人,三孩及以上妇女数0.4万人。常住人口合法生育率为90.2%。人口自然增长率1.44‰。 表8:2010年户籍人口数及构成 单位:人 指标 年末数 比重(%) 全区总人口 1492277 100.0 其中:男性 774799 51.9 女性 717478 48.1 其中:18岁以下 260809 17.5 18-35岁 268331 18.0 35-60岁 685130 45.9 60岁以上 278007 18.6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45元,是“十五”期末的1.76倍,比上年增长11.4%,“十一五”年均增长12.0%;农民人均纯收入7074元,是“十五”期末的1.95倍,比上年增长17.1%,“十一五”年均增长14.3%。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8.5%,比上年上升0.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7.9%,比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城镇和农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32.2平方米和40.9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加0.9和1.3平方米。 图12:2006-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 年末全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7.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0.8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6.7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1.7万人,增加1.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5.4万人,增加0.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9.3万人,增加0.7万人。参加生育保险3.7万人,减少0.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57.0万人。全年支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金8.3亿元,比上年增长8.7%,医疗保险金1.7亿元,增长26.7%,失业保险金1111万元,下降20.0%,工伤保险金2081万元,增长20.6%,生育保险金463万元,下降2.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8458万元。年末全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562人。 全年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2.0万人,下降12.1%;城市困难群众医疗救助6.4万人次,发放城市医疗救助金662万元。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民4.4万人,下降7.2%;供养农村五保对象10192人;农村困难群众医疗救助14.3万人次,发放农村医疗救助金1351万元。全年下拨各项救灾资金750万元、棉被2170床。补助城市廉租住房户1436户、金额203万元,分别增长28.9%和30.6%。 十二、移民、扶贫和精神文明 全区累计完成本区移民搬迁安置2062人,累计安置云阳、丰都、忠县外迁移民8184人。移民工程完成投资2.6亿元,实施移民实用技能培训800人,移民创业培训25人,输出移民劳务工265人。 全年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820万元,其中国家财政扶贫资金1540万元、本级财政扶贫资金280万元。实施扶贫项目108个,新修及改建村道150公里,解决饮水困难人口0.5万人。全年培训扶贫干部和镇村负责人186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000余人次。 2010年新命名重庆市文明单位标兵1个,重庆市文明单位3个,重庆市文明镇标兵1个,文明村标兵1个,重庆市文明社区标兵2个,重庆市文明村2个,重庆市文明社区2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