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重庆市巴南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1-03-21来源:重庆市巴南区统计局 点击:
重庆市巴南区统计局 (2010年2月20日) 2009年,是巴南发展进程中经受严峻考验并取得显着成绩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经济形势,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胡总书记“314”总体布署、国发3号文件、“三区”建设和“六个巴南”建设目标,坚持以“增投资、调结构、扩消费、保增长、出形象”为主线,团结拼搏,攻坚克难,确保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们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经济 经济总量:据统计,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00亿元,达到243.3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4.37亿元,同比增长5.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2.37亿元,同比增长13.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6.59亿元,同比增长20.3%。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6988元,同比增加2565元,按现行汇率(1:6.83)折算为3951美元。 经济结构: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008年的10.7:52.2:37.1调整为2009年的10.0:50.3:39.7。三次产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4%、45.8%和50.8%,对全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分别为0.5、6.9和7.7个百分点。 就业情况:2009年全区从业人员为49.87万人,比2008年50.21万人降低0.7%。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4.52万人,比2008年14.99万人下降3.1%;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1.45万人,比2008年20.19万人增长6.2%;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3.9万人,比2008年15.03万人下降7.5%。 二、农村经济 2009年,农业产值平稳增长,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粮经产值比达到17.98:82.02。全区粮食总产量36.8万吨,下降2.6%,农业总产值36.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9%(见下表)。 农业总产值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产值 同比±% 农业总产值(现价) 万元 362343 4.9 1、农业 万元 210469 7.3 2、林业 万元 5341 5.8 3、牧业 万元 123279 -0.7 4、渔业 万元 14602 26.7 5、农林牧渔服务业 万元 8652 2.8 2009年,农业生产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除粮食产量、油料产量、蚕茧产量和生猪、禽蛋产量受春旱的影响,增长略有下降外,其它产品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见下表)。 农业生产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产量 同比±% 一、粮食产量 吨 368221 -2.6 1、小春粮食 吨 20495 -2.6 其中:小麦 吨 7672 -5.5 2、大春粮食 吨 347726 -2.6 水稻 吨 187184 -6.3 其中:中稻 吨 183791 -7.0 再生稻 吨 2447 21.6 玉米 吨 81855 -0.5 红苕 吨 71350 4.8 二、油料产量 吨 1651 -28.1 其中:油菜籽 吨 1101 -37.2 三、蔬菜产量 吨 456050 0.2 四、茶叶产量 吨 2982 4.0 五、水果产量 吨 32895 3.6 六、蚕茧 吨 913 -21.1 七、肉类总产量 吨 57614 3.8 其中:猪肉 吨 46754 1.4 八、生猪年末存栏 万头 39.6 -0.7 九、生猪年内出栏 万头 62.3 1.4 十、家禽产量 万只 660.19 15.7 十一、禽蛋产量 吨 21760 -2.9 十二、水产品产量 吨 12705 10.4 都市农业稳步发展。2009年我区积极推进都市农业示点示范建设,对都市农业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是推进安澜佳宇英皇“一品江南”生态园建设;二是加快跳石林海生态农业项目建设;三是积极推进重庆花木世界建设;四是引进重庆光大集团建设光大城市生态奶业和颐乐老年中心项目。今年,加快7大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步伐,初步建成了一批生产示范基地:一是在石龙镇大兴村、惠民街道显林村1500亩优质稻示范基地示范推广成效,每亩增加稻谷216公斤,增产达46.16%。二是已基本完成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木洞长坪基地建设任务、鱼洞仙池基地已完成目标任务的70%。三是已建立东温泉五布柚、二圣早熟梨、接龙蜜柚、接龙梨、南彭草莓、南彭西瓜、惠民优质梨、惠民葡萄、鱼洞乌皮樱桃、天星寺梨等优质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建成优质梨生产示范基地10000亩,五布柚改良生产示范基地1000亩,乌皮樱桃特色水果生产示范基地1000亩。四是畜禽标准化养殖基地进展良好,已建设渝太I系猪原种场圈舍及管理房19栋、25000平方米,完成了渝太I系猪原种场的整体搬迁,建成渝太I系猪扩繁场4个,种群规模达到400头以上,区内年生产渝太I系母猪能力达到8000头以上。五是万亩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顺利推进。新发展良种茶园2000亩。六是“千亩生态渔业示范基地”和“池塘鱼高产高效健康养殖示范基地”顺利推进。在龙洲湾、惠民街道共选择了2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共500亩作为示范场点。目前已完成龙洲湾团结村示范片的建设任务,惠民辅仁村示范片将于2010年3月底前全面完成基地建设任务。建成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新增流转土地面积2.52万亩。新建18个信用村。 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新增流转土地面积达2.03万亩, 修建沼气池5450口。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一是巴滨路一期工程0.9公里基本完工,二期工程外河坪段6.7公里分成2个标段全线铺开,已完成170米防洪高程以下建设内容,已完成投资15233万元;二是丰岩水库工程即将完工,完成工程投资5015万元,11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2009年全区解决饮水不安全人数12.9万人。加快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完成历年退耕还林工程15.23万亩;完成全民义务植树260万株;完成新增天保封育2.2万亩。进一步加强绿化带建设,完成城市森林工程项目40个,新增城市绿地面积2520亩,仅8厘米以上的大树种植就达4.4万余株。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6.5%。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5.03万千瓦,全年农村用电量16733万千瓦时,化肥施用量1.59万吨(折纯)。 乡镇企业、民营经济持续平稳发展。2009年,全区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111.51亿元,同比增长18.3%;总产值448.20亿元,同比增长9.6%;营业收入492.71亿元,同比增长13.7%;利润总额30.33亿元,同比增长7.8%;实交税金12.83亿元,同比增长12.7%。民营企业实现产值501.11亿元,增加值126.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6%和27.9%;营业收入547.94亿元,增长17.5%,利润总额30.74亿元,增长12.3%,实交税金18.43亿元,同比增长34.3%。中小企业实现产值451.98亿元,增加值116.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2%和19.8%。坚持优化发展环境,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增长。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62.06亿元,同比增长3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