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乌鲁木齐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1-03-11来源:乌鲁木齐市统计局 点击:
八、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97.57亿元,比上年增长35.82%。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7.99亿元,增长30.38%,其中,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分别增长32.11%、36.74%、33.14%和41.59%。全年地方财政支出208.23亿元,比上年增长29.33%,一般预算支出159.61亿元,比上年增长21.5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9.89亿元,增长11.53%;教育支出26.55亿元,增长16.7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87亿元,增长60.57%;农林水事务支出7.3亿元,增长28.91%;环境保护支出6.21亿元,增长55.01%。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596.4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2.25%。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205.9亿元,增长26.6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42.85亿元,增长19.3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074.7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6.89%,其中,短期贷款672.81亿元,增长26.88%;中长期贷款1245.87亿元,增长34.18%。 保险业平稳发展。全年保费收入63.79亿元,比上年增长26.7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5.77亿元,增长34.68%;人身险保费收入48.02亿元,增长24.37%。全年支付各类保险赔款及给付12.35亿元,比上年下降5.48%,其中,财产险6.6亿元,增长4.98%;人身险5.75亿元,下降15.17%。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成果大量涌现。2010年,乌鲁木齐地区经科技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74家,占全疆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66.37%,乌鲁木齐地区登记的重大科技成果数119项,其中: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96项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30项市级科技进步奖。全年专利申请量为1728件,专利授权量为1190件,安排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3250万元,重点支持了132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带动社会科技投入6.68亿元。 巩固提高“两基”成果,进一步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条件。投资3.26亿元,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35所,建设总规模14.25万平方米。投资4.2亿元,完成抗震加固面积52.82万平方米。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3514万元,惠及学生21.8万名。年末各类学校在校生达64.21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13.49万人,增长3.57%;普通中学在校生16.64万人,增长1.46%,小学在校生19.39万人,增长0.56%。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建13个街道(乡镇)文化站;组建了覆盖所有街道的46支公益电影放映队,解决了2062户低保户收看有线电视难的问题。农家书屋、文化下乡、东风工程等重大文化活动深入实施,百日广场文化活动、文化讲坛等文化品牌深受各族群众欢迎。 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医疗应急救援,疾病预防控制三大体系建设,新建4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所“120”急救站、48所村卫生室。2010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达1767家(不含兵团驻乌医疗机构),比去年增长8.5%,其中:医院、卫生院139家;卫生机构床位数24204张,增长3.9%;卫生技术人员2.86万人,增长6.6%。 群众体育活动健康发展,成功承办了全国冬泳锦标赛、全国拳击俱乐部赛、全国帆波板锦标赛、自治区第十二届运动会等重大体育赛事,竞技体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82元,比上年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7466元,增长12%。全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239元,比上年增长13.2%。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加强创业扶持、就业援助和就业培训力度,就业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新设管委会6个,新建社区16个,新增公益性岗位5371人,实现城镇就业7.75万人,完成各类培训9.09万人。全年实现大中专毕业生就业2.02万人。开展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工作,754户“零就业”家庭765人实现稳定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9%。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严格落实自治区相关政策,普遍提高各类人员收入水平,企业退休人员平均工资每人每月增加养老金207元,城镇职工最低月工资标准提高到800元,城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256元和106元。2010年末,全市共有64.91万人(包括离退休人员)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有60.8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医保覆盖面继续扩大,全市86.26万人(包括离退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2%。社会福利事业取得长足发展,至年末,全市共1.54万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 十二、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2010年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项目107个,累计投资99.9亿元,是历年来城市建设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新建续建道路25条,其中外环路东北段、七道湾路三期等14条道路建成通车。建成农村公路105公里。大西沟水库、污水处理工程、排水管网三期建设有序推进,建成了河西污水处理厂,全年安装供排水管道102.5公里。积极推进道路绿化、公共绿化和荒山绿化,中心城区新增各类绿地4.6万亩。 以节能减排为重点,着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全年投入30.26亿元,实施20个重点治理改造项目。沙依巴克区、米东区、苇电三期三大热网顺利推进,拆并各类分散燃煤锅炉2476台,新增热电联产供热面积2229万平方米,新增清洁能源供热面积1112万平方米,减少供热燃煤100万吨。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全年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266天,占全年总天数的72.88%。 2010年乌鲁木齐地区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275人,其中,工矿商贸企业死亡54人,火灾事故死亡22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184人,煤矿事故死亡15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21人。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建筑业总产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的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4、2010年人口情况待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汇总及评估完毕后以普查公报等形式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