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天津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1-03-10来源:天津市统计局 点击:
保险业加快发展。中宏人寿保险天津分公司、国华人寿保险天津分公司、国泰人寿保险天津分公司、中邮人寿保险天津分公司先后开业。年末全市共有保险总公司4家,分公司42家,其中财产险19家,寿险23家;各类保险支公司、营业部及营销服务部488家,专业中介机构81家,各级各类兼业代理机构2694家。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214.01亿元,增长41.5%;其中财产险收入65.13亿元,寿险收入133.91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14.97亿元。全年赔付总额54.19亿元,下降9.6%;其中财产险和短期人身险赔付36.53亿元,寿险赔付17.66亿元。 房地产业 房地产市场进入新一轮调整期。全市房地产业增加值完成328.60亿元,比上年下降0.9%。房地产开发投资866.64亿元,增长17.9%。商品房销售面积1564.52万平方米,下降1.6%;实现销售额1282.43亿元,增长17.1%。存量房交易面积766.5万平方米,交易金额500.9亿元,分别下降24.9%和14.7%。 二、改革开放 对外贸易 出口实现恢复增长。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822.01亿美元,增长28.8%,扭转了上年的下降局面。其中进口446.84亿美元,增长31.7%;出口375.17亿美元,增长25.5%。对美国、欧盟、韩国、日本等四大传统市场出口分别增长27.2%、25.5%、28.1%和17.3%,合计出口213.25亿美元,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56.8%。在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出口262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49.8亿美元,分别占全市出口的69.8%和39.9%,同比分别提高1.6个和0.1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 高水平外资快速涌入。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92家,合同外资额152.96亿美元,增长10.5%;实际直接利用外资108.49亿美元,增长20.3%。其中服务业实际直接利用外资57.39亿美元,增长17.4%,占全市的52.9%;制造业实际直接利用外资49.62亿美元,增长28.0%,快于全市7.7个百分点。新批和增资合同外资额5000万美元以上项目89个,1亿美元以上项目8个。全市有383家外商投资企业增资,外方增资额51.3亿美元,占全市合同外资额的33.5%。香港在津投资项目个数、合同外资额和实际到位额依然名列首位,美国、韩国和日本实际到位分别增长2.3倍、72.5%和62.7%。年末在津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达到50个,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43家。 国内招商引资快速增长。全市实际利用内资1633.82亿元,比上年增长31.5%。大项目继续保持引资主体地位,引进和增资超亿元大项目234个,到位资金1293.18亿元,占全市内资到位额的79%。引进国内500强优势企业累计达157家。引资结构更趋优化,引进服务业到位资金1162.45亿元,占内资总额的71%;外地民营企业在津投资1060.83亿元,占内资总额的65%。 经济合作与交流 对外经济合作开创新局面。服务外包产业增势迅猛,全年签订服务外包合同203个,接包执行额3.4亿美元,其中离岸接包执行额2.1亿美元,分别增长60.6%和64.6%。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234个,合同额18.02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4.89亿美元,增长15.7%。截至年末,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涉及国家35个,在境外劳务人员1.27万人。对外投资快速增长。当年境外投资中方实际投资额 2.6亿美元,增长1.2倍。技术引进力度加大,签订技术引进合同510项,合同金额12.2亿美元,增长40.6%。外资研发中心达到27个。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建设加快推进,建成1平方公里起步区,引进了西电集团等一批大项目。 对口支援工作取得新进展。对口支援陕西震后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累计拨付援建资金20.37亿元。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和田地区取得良好开端,支援西藏昌都、重庆万州和帮扶甘肃省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滨海新区 滨海新区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加大。滨海新区生产总值完成5030.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1%;占全市的比重达到55.2%,提高4.4个百分点。新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快速增长。工业总产值完成10653.55亿元,增长33.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52.71亿元,增长3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7.42亿元,增长23.8%。实际直接利用外资70.42亿美元,增长22.2%。 图5 “十一五”时期滨海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各功能区建设全面展开。南港重化基地、临港重装基地建设进展顺利,中新生态城示范效应开始显现,邮轮母港投入运营,响螺湾商务区48栋楼宇全部开工,浙商大厦建成,于家堡金融区起步区启动建设,开发区西区、空港经济区、北塘经济区、轻纺经济区、中心渔港经济区开发全面推进。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连续13年在国家级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中名列第一。 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改制面继续扩大。通过股权转让、增资扩股、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实施国有企业改制52户,累计完成市属国有企业改制3584户,改制面达到95.3%,比上年末提高1.4个百分点。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取得新成果。天津产权交易中心公开挂牌转让完成交易的国有产权项目268宗,成交金额115.23亿元,增值率达20.9%。 三、城市建设和管理 城市载体功能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669.41亿元,比上年增长3.9%。京沪高铁天津段完成铺轨,津秦客运专线、京津城际延伸线等项目加快建设。西站主站房主体结构完工。天津大道、津港高速等一批道路竣工,津滨高速改造工程全线通车。地铁2、3、9号线铺轨,5、6号线启动建设。南水北调天津境内干线工程主体完工。年末城市铺装道路长度6070公里,增长5.9%;铺装道路面积9738万平方米,增长6.8%。 公用事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城市自来水供水总量7.7亿吨,比上年增长9.8%。全社会用电量645.74亿千瓦时,增长17.4%;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67.41亿千瓦时,增长4.3%。全市新增供热面积2200万平方米,增长10.3%,中心城区集中供热率达到95.5%。新建一批停车场和人行天桥,进一步方便居民出行。 环境保护和市容整治 生态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基本完成。入选国家首批低碳城市试点。环境空气质量达到或好于二级良好水平天数308天,占总监测天数的84.4%。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第九年保持100%。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3%。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1%。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噪声和区域环境噪声总体评价保持在“好”和“较好”等级,新创建“安静居住小区”26个,总数达到237个。辐射环境水平保持在正常掌控范围内。年末共有环境监测站21个,自然保护区8个,自然保护区面积9.11万公顷。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1.3%,比上年末提高0.5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