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天津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1-03-10来源:天津市统计局 点击:
表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天然原油 万吨 3332.73 45.1 天然气 亿立方米 17.19 20.2 发电量 亿千瓦时 589.08 39.7 汽油 万吨 164.63 21.0 乙烯 万吨 109.26 4.8倍 聚酯 万吨 28.76 27.0 化学纤维 万吨 12.80 28.2 水泥 万吨 809.71 21.9 生铁 万吨 1926.36 12.8 粗钢 万吨 2162.11 11.4 成品钢材 万吨 4483.71 12.8 #无缝钢管 万吨 348.40 2.3 汽车 万辆 73.81 22.5 两轮脚踏自行车 万辆 2240.92 21.6 移动电话机 万部 9107.90 7.0 锂离子电池 亿只 5.08 8.0 半导体集成电路 亿块 8.90 38.9 电子元件 亿只 4655.89 45.5 企业效益大幅增长。全市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7130.98亿元,增长38.2%。实现利税总额1683.24亿元,增长58.7%。其中税金546.83亿元,增长41.2%;利润1136.41亿元,增长68.7%。盈利居前的五大行业分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540.47亿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57.37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74.92亿元)、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9.45亿元)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37.56亿元)。 建筑业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市建筑业增加值完成426.87亿元,增长12.0%;总产值完成2473.25亿元,增长29.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420.10万平方米,增长12.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166.32万平方米,下降3.3%。年末全市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企业1410家,实现利润63.91亿元,增长17.9%;上缴税金75.80亿元,增长25.8%。 交通邮电 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完成585.22亿元,比上年增长12.2%。 交通运输业务量全面增长。客运量完成24873.15万人,增长3.0%。其中公路21822.19万人,增长1.9%;铁路2654.44万人,增长11.3%。货运量完成41611.21万吨,增长6.6%。其中公路20855万吨,增长5.3%;铁路7596.99万吨,增长6.7%;水路11911.80万吨,增长5.2%。公路、铁路、水路三种主要运输方式占货运量比重分别为50.1%、18.3%和28.6%。旅客周转量完成323.12亿人公里,增长9.6%。其中公路131.96亿人公里,增长2.8%;铁路140.66亿人公里,增长12.7%。货物周转量完成9858.66亿吨公里,增长5.5%。其中公路231.26亿吨公里,增长12.3%;铁路297.72亿吨公里,增长11.6%;水路9324.26亿吨公里,增长5.1%。 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建设加速推进。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4.13亿吨,增长8.4%。其中进港2.13亿吨,下降1.1%;出港2亿吨,增长20.8%。在港口货物吞吐量中,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008.60万标准箱,增长15.9%。滨海国际机场起降航班8.5万架次,增长13.2%。其中运输起降7.3万架次,增长15.9%。机场旅客吞吐量727.71万人次,增长25.9%。货邮吞吐量20.25万吨,增长20.5%。服务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天津口岸进出口总额完成1641.10亿美元,增长32.2%,其中外省市经由天津口岸进出口总额占到59.9%,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新建内陆无水港2个,总数达到18个。邮政电信规模持续扩张,全市邮电业务总量完成435.16亿元,增长13.5%。 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客运快速发展。城市公交客运量完成13.02亿人次,增长7.0%。其中公共汽车客运量12.38亿人次,增长6.3%;地铁客运量4181.15万人次,增长17.6%;轻轨客运量2251万人次,增长30.1%。更新公共汽车607辆,总数达到7985辆;更新出租汽车1900辆,总数达到31940辆。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158.59万辆,比上年末增长21.5%。 国内商业和旅游 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完成1044.07亿元,比上年增长20.6%。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完成146.98亿元,增长5.3%。 消费保持活跃。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完成15933.04亿元,增长36.3%。其中批发业销售额13246.98亿元,增长40.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902.55亿元,增长19.4%。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564.09亿元,增长20.0%;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38.46亿元,增长15.0%。在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持续刺激下,限额以上批零企业中,汽车类零售额增长48.5%,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52.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22.7%。 图4 “十一五”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速度 商贸流通集散功能不断增强。全市亿元商品交易市场达到81个,其中成交额超10亿元的市场41个。新建标准化菜市场25个,累计达到233个。和平路商业街提升改造工程竣工,万达商业广场、蓝海商贸城等一批商贸载体投入使用,形成商业繁荣新亮点。 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极地海洋馆、东疆港人工沙滩等建成开放,意式风情区二期改造完成,成为新的客源增长点。梅江会展中心一期投入使用,承办夏季达沃斯论坛、联合国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会议、津洽会等重大展会,带动了商贸旅游的发展。年末全市拥有星级宾馆110家,旅行社310家,A级景区56个,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4个。接待入境旅游者166.0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8%;其中外国人153.05万人次,增长17.2%。旅游外汇收入14.2亿美元,增长20%。接待外省市游客人数比上年增长10%,国内旅游收入增长21.2%。全市24.1万人次出国出境旅游,增长6.2%;旅游支出35.01亿元,增长10.2%。 金融业 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完成560.73亿元,比上年增长18.1%。 金融改革创新成果显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达到917家,我市成为全国私募基金聚集地。累计注册融资租赁公司23家,融资租赁业务总量占全国的24%。成功举办第四届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农村商业银行完成重组改制。韩国外换银行成为第二家在津设立的外资法人银行总部。金融资产交易所、矿业权交易所相继成立,创新型交易市场累计达8家。捷信消费金融公司、渤海保理公司等一批新型金融服务机构开业运营。 信贷规模进一步扩张。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3774.11亿元,同比增长23.5%,比年初增加2623.73亿元。在新增贷款中,中长期贷款占73.8%,短期贷款占11.9%。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6499.25亿元,增长18.8%,比年初增加2611.22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增长14.4%,储蓄存款余额增长13.3%。 证券市场稳健运行。年末全市在深沪两市上市公司36家,其中当年上市6家,均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是1992年以来我市企业上市数量最多的一年。各类证券交易额15754.45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股票交易额15100.68亿元,债券交易额233.65亿元,基金交易额152.07亿元。年末证券帐户开户265.53万户,增长1%。期货市场发展势头强劲,全年成交量4524.51万手,增长69.3%;成交额71320.76亿元,增长3.3倍。调剂外汇总额35.0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0.8%。其中调入外汇15.82亿美元,下降11.2%;调出外汇19.24亿美元,增长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