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泰安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1-03-11来源:泰安市统计局 点击: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取得新成绩。2010年,全市纳入处置程序的闲置土地共42宗,面积4246.4亩,其中已处置到位15宗,面积1556.2亩。整理复垦土地面积10.1万亩,新增耕地面积1.8万亩,实现了占补平衡。 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着。2010年,城市空气质量等级为优良的天数204天;大汶河王台桥断面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年均浓度分别为4.3mg/L、0.4mg/L,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东平湖湖心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年均浓度分别为3.8mg/L、0.3mg/L,东平湖湖心氨氮指标已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洸府河侯店断面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年均浓度分别为5.3mg/L、0.8mg/L,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2010年,COD减排项目8个,削减COD排放量4296吨;SO2减排项目4个,削减SO2排放量55461吨。 生态市建设迈出新步伐。全市共有6个全国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6.9%,提高1.1个百分点。我市已有32个乡镇获得环境优美乡镇命名,其中全国环境优美乡镇3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29个。建成绿色社区63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26个;建成绿色学校163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49个。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831起,死亡270人,分别比上年下降11.6%和4.9%。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13人,下降22.4%,其中道路交通万车死亡2.8人,下降21.2%。较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比上年下降60.0%和43.8%。 十三、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改善。2010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53元,比上年增长12.9%;人均消费性支出13421元,增长8.9%,市区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31.6%。农民人均纯收入7592元,增长15.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273元,增长10.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8%。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670元,增长19.7%。 表3:每百户市区居民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彩电 124台 电冰箱 92台 助力车 49辆 家用汽车 19辆 摩托车 61辆 空调器 83台 家用电脑 73台 淋浴热水器 71台 微波炉 51台 移动电话 198部 洗衣机 79台 照相机 62架 表4:每百户农村居民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彩电 112台 移动电话 138部 电冰箱 57台 家用电脑 23台 洗衣机 73台 摩托车 67辆 电话机 95部 电动自行车 80辆 空调器 25台 影碟机 61台 微波炉 25台 照相机 17架 热水器 56台 汽车(生活用) 3辆 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数增加到111个,拥有床位1.5万张,年末收养人数1.3万人。其中,敬老院94处,供养床位1.2万张,集中供养率达到75.4%;全市最低保障救助9.7万户,18.9万人,分别增长17.1%和13.3%,发放低保金18997.7万元;其中城镇1.4万户、3.2万人,发放低保金5975.9万元;农村8.3万户、15.8万人,发放低保金13021.8万元;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38519.0万元,增长15.2%,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0277.6万元,增长6.8%,直接接受社会捐赠2712.2万元,增长8.0%。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市收缴各项保险费58.4亿元,同比增长23.5%。城镇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7.2万人、48.9万人、159.4万人、70.2万人和59.2万人,收缴保险费分别为35.2亿元、2亿元、16亿元、2亿元和5913万元,5个险种9个类别的社会保险费收缴率均达95%以上。调整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全市发放各项社会保险金45.5亿元,同比增长25.3%,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保持100%。扎实开展国家级新农保试点,肥城市10万名60岁以上农民按时足额领取了养老金,截至目前,农村养老保险有效参保达114.2万人,当年收缴保费2.6亿元,发放1.3亿元;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372.5万人,参合率达到99.8%,比去年增加了13.5万人。 注:1、本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或快报数。 2、本公报所列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彩电电冰箱洗衣机电话机空调器微波炉热水器移动电话家用电脑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影碟机照相机汽车(生活用)138部23台67辆80辆61台17架3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