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泰安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1-03-11来源:泰安市统计局 点击: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建设经济文化强市、打造国际旅游名城奋斗目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作为,科学务实,把保增长与转方式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进一步巩固。 一、综合 经济发展速度稳健上行。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05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3.7%,增幅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5.3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1099.5亿元,增长12.4%;第三产业756.9亿元,增长18.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9.9:54.5:35.6调整为9.5:53.6:36.9。 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超过GDP增速4.4个百分点,各季度累计增速分别为15.6%、16.5%、17.1%和18.1%,增速逐步加快。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服务业拉动经济增长6.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45.5%。 物价总水平上涨明显。2010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2.8%。其中食品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居住类全年分别上涨7.4%、2.5%、2.6%、1.3%和1.7%;交通和通讯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分别下降0.5%、0.7%和0.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5.7%,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6%。 就业创业成效显着。全市新增就业再就业7.6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4万人,安置就业特困人员1.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8%,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低于3.8%的控制目标,创历史最好水平;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6万人。积极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实施“百千万”工程,培养创业带头人211名,扶持创业项目1458个,帮助13925名自主创业人员实现创业,带动12.3万名城乡劳动者实现就业。在岗职工54.4万人,增长5.1%。 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360.5亿元,增长19.0%,占GDP的66.3%,提高0.1个百分点。实现税收103.0亿元,增长15.6%,占全部税收的75.7%,降低2.7个百分点。2010年末,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1.9万户,从业人员24.6万人,注册资金33.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1%、12.3%和26.6%;私营企业发展到2.1万户,从业人员23.3万人,注册资金437.3亿元,分别增长15.3%、36.1%和31.5%。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工业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够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非常艰巨;改革开放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外向型经济比较滞后;城市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城乡统筹任务艰巨。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生产全面增长。2010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4%。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95.3亿元,增长4.4%。其中,种植业实现增加值129.0亿元,增长3.3%;林业4.0亿元,增长1.8%;牧业48.1亿元,增长6.8%;渔业7.0亿元,增长9.4%;农林牧渔服务业7.2亿元,增长3.4%。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全市新增高值田面积10.3万亩,新发展设施农业面积5.1万亩。全年新发展有机食品5.3万亩,其中有机蔬菜3.1万亩。全市新增绿色食品认证14个,面积18.3万亩,总面积达到202万亩;新增无公害农产品16个,面积10.2万亩,总面积达到223万亩。 主要农牧产品产量平稳增长。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47.3万亩,比上年增加0.6%。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48.1万亩,增长0.03%;油料作物播种面积75.7万亩,增长6.3%;棉花播种面积11.4万亩,减少1.4%。大多数农产品产量有所提高。 表1: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量 单位 增长(%) 粮食 310.3 万吨 2.2 其中:夏粮 146.6 万吨 3.5 秋粮 163.7 万吨 1.O 棉花 0.91 万吨 -6.5 油料 21.6 万吨 8.7 蔬菜(含菜用瓜)733.4 万吨 2.8 水果 53.0 万吨 -4.5 生猪年末存栏 182.9 万头 8.1 牛年末存栏 33.2 万头 5.2 其中:奶牛 21.O 万头 11.7 羊年末存栏 161.1 万只 5.9 家禽年末存养 3169.O 万只 14.4 肉类总产量 39.0 万吨 5.1 奶类产量 46.2 万吨 8.2 禽蛋产量 19.1 万吨 3.4 林业、渔业稳步发展。全市完成造林面积11278公顷,其中,经济林面积4072公顷,防护林面积4892公顷。全市森林面积22.9万公顷,增长4.4%,活立木蓄积量1201.7万立方米,增长12.3%,木材产量16.6万立方米,增长110.9%。水产养殖面积1.11万公顷,增长1.0%;水产品产量7.7万吨,增长10.2%。 新农村建设取得显着成效。2010年,财政支出中农林水事务支出21.1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农村清洁能源利用取得进展。全市累计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10万多个,沼气产量3950万立方米,增长23.8%,太阳能热水器应用61.4万立方米,增长15.0%。农业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52万千瓦,增长4.7%,农作物机械化水平达到78.0%,机耕作业面积38.4万公顷,机播、机收面积分别为40.3万公顷、39.9万公顷。水利有效灌溉面积25.2万公顷,节水灌溉面积15.6万公顷,分别增长0.9%和4.1%。农村基础建设力度加大,全市共有321个村启动了整村迁建,农村住房建设完成7.2万户,危房改造完成1.8万户。建成农村无害化生态卫生厕所1.5万座,97.4%的村通自来水,100%的村通汽车和电话,81.6%的农村住户用上电话。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3%。其中,国有工业增长14.3%;集体工业下降2.0%;股份制工业增长17.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增长12.0%。轻重工业均增长1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