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山东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1-03-01来源:山东省统计局 点击:
2011年2月28日 2010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总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持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的工作基调,攻坚克难,奋力前行,全省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取得积极成效,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状况不断改善,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综合 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核算,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3941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88.3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21398.9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14429.0亿元,增长13.0%。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三次产业比例为9.1:54.3:36.6。 图1 2005-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5.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9.4万人,连续7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双过百万。失业人员再就业52.7万人,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12.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6%,比上年末降低0.04个百分点。 价格水平结构性上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9%,比上年涨幅扩大2.9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2.6%,农村上涨3.5%;消费品价格上涨3.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8%。居民消费价格结构性上涨特征明显,食品价格上涨8.3%,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2.8个百分点,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0%,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7.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3%,房屋销售价格上涨6.7%,其中新建房上涨7.1%。 表1 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区域经济建设迈出新步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实现生产总值18724.9亿元,比上年增长13.3%。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实现生产总值5678.5亿元,增长13.6%。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实现生产总值15060.3亿元,增长13.3%。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实现生产总值14191.4亿元,增长13.2%。鲁南经济带实现生产总值8480.5亿元,增长13.0%。县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地方财政收入过1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70个,其中过30亿元的11个。 海洋经济蓬勃发展。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出6808.1亿元,比上年增长25.3%。传统海洋产业全面复苏,海洋渔业产出2156.8亿元,增长16.4%;海洋化工业产出568.9亿元,增长36.0%。海洋服务业较快增长,滨海旅游业产出1609.7亿元,增长22.7%;海洋交通运输业产出526.7亿元,增长8.0%。新兴海洋产业高速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业产出81.5亿元,增长68.9%;海洋电力业产出26.7亿元,增长35.6%。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稳步增加,海洋石油产量284.5万吨,增长1.7%。海洋保护实现新拓展,新建海洋特别保护区11处,新增海洋类保护区面积1.2万公顷。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控制物价上涨面临较大压力,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城乡居民增收难度较大,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等。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平稳发展。农业增加值2146.6亿元,比上年增长2.5%;林业增加值60.7亿元,增长9.9%;牧业增加值727.0亿元,增长4.2%;渔业增加值521.4亿元,增长4.9%;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32.5亿元,增长9.9%。 主要农牧产品产量稳定增加。粮食连续8年增产,总产量达到4335.7万吨,比上年增长0.4%。畜牧业发展良好,肉、蛋、奶类产量稳定增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建瓜、菜、果、茶标准化基地606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基地面积分别达到1555万亩和817万亩。农产品出口突破百亿美元,达到127.1亿美元,增长30.1%。 表2 2010年主要农牧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图2 2005-2010年粮食总产量 林业生态建设实现新突破。新增造林面积307.7万亩,新育苗35.0万亩,是“十一五”以来新增造林最多的一年。其中,水系生态建设造林面积219.1万亩,新建高标准林网136.3万亩,新增湿地10处,建设示范性综合治理区4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明晰产权面积2615万亩,占集体林地面积的67.5%。 现代渔业取得新进展。水产品总产量783.4万吨,比上年增长4.0%。其中,海水产品产量645.9万吨,增长3.1%;淡水产品产量137.5万吨,增长8.1%。优质水产品养殖发展加快,海参产量6.7万吨,增长6.3%;对虾产量13.7万吨,增长7.0%。渔业资源修复养护力度不断加大,投放苗种43.2亿单位,增长54.3%。远洋渔业快速发展,全年在外作业远洋渔船达522艘,增长2.0倍;远洋捕捞产量14.6万吨,增长84.8%。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机总值664.8亿元,比上年增长3.7%;农机总动力1.2亿千瓦,增长4.7%;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87.0%,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农田水利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农田有效灌溉面积7463.6万亩,增长2.1%,其中,节水灌溉面积3372.0万亩,增长4.9%。全面完成158座大中型水库和3882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农村生活设施不断改善,自来水受益村达到91.0%,新增沼气用户36.8万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趋稳向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47010家,比上年增加3453家,增长7.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0%。其中,非公有工业增长16.7%,私营企业增长19.0%。 图3 2005-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表3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工业结构渐趋优化。制造业发展较快,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1%,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1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保持高速增长,实现增加值增长23.1%,高于规模以上工业8.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实现产值31602.1亿元,增长28.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5.2%,比重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十大高耗能行业生产趋缓,实现增加值增长11.0%,低于规模以上工业4.0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回升。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9168.0亿元,增长26.8%,比上年提高12.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6040.3亿元,增长37.6%,提高23.2个百分点;实现利税9689.6亿元,增长34.1%,提高21.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93.8,提高41.4点。产销率98.6%,提高0.1个百分点。 工业产品产量增长面扩大。在国家重点调度的120种工业产品中,产量增长的有109种,占90.8%,比上年提高7.5个百分点。其中,汽车产量比上年增长40.9%,家用电冰箱增长18.6%,家用洗衣机增长17.4%,微型电子计算机增长8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