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青岛市平度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1-03-30来源:青岛市平度市统计局 点击:
六、国内贸易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3亿元,增长17.4%。分区域看:城镇实现零售额102亿元,增长18.5%;农村实现77.3亿元,增长15.9%。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33.2亿元,增长21.4%;零售业实现127.3亿元,增长15.8%;住宿餐饮业实现18.8亿元,增长21%。 全年监测限额以上企业实现汽车类零售额4.67亿元,增长97%;家电类零售额2.84亿元,增长33.7%;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19亿元,增长30.8%;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3.2亿元,增长20%;金银珠宝类零售额0.56亿元,增长49.5%。 七、对外经济 招商引资。全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14个,合同外资额22887.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3800万美元,分别增长12.9%、38.2%和74.6%。项目质量有了较大提高,过千万美元的项目13个,平均投资额1584.2万美元。 外贸出口。与世界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直接的经济贸易关系,出口产品达到15个大类,1600余种,自营进出口企业达到359家。全年共实现进出口总值146299万美元, 增长32.8%;其中进口总值为38513万美元,增长33.4%;出口总值为107786万美元,增长32.6%。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成为全市第一大类出口产品,实现出口总值35035万美元,增长18.6%,占出口总量的32.5%。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09906万元,增长26.3%,地方财政支出352013万元,增长21%。全市完成税收收入227922万元,增长26%。全市实现民营经济税收入139634万元,增长25.6%,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完成税收71251万元,增长30.4%。 金融。金融存款余额276.6亿元,较年初增长26.7%;其中储蓄存款余额200.1亿元,较年初增加32.35亿元,增长19.3%。金融贷款余额121亿元,较年初增长18.3%。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全市鉴定科技成果9项,其中1项达国际领先,3项达国际先进,5项达国内领先。取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山东省创新型企业3家、青岛市创新型企业7家。列入国家科技计划10项、青岛市科技计划12项,共获扶持资金655万元。申请专利202件,授权155件。 科普工作。新认定平度市科普示范基地20个,科普教育基地1个。青岛马家沟芹菜产业示范园科普示范基地被山东省科协表彰为首批“山东省十大高效生态科普示范基地”,芹菜博物馆被命名为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 教育事业。年末全市共有学校253所,教职工达11985人,在校生16.6271万人。其中,普通高中8所(含民办青岛国开中学),在校生1.8202万人,增加178人;初中47所(含民办青岛国开中学初中部),在校生5.0348万人,增加1721人;小学195所,在校生8.0307万人,减少3636人;职业学校3所(含普专和劳动技校),在校生1.7414万人,减少130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达100%。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全市共有各类文化机构45处,其中影剧院20处,文化馆1处,科技文化中心30处,博物馆3处,图书馆(含乡镇图书室)31处。推出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群众文化活动5200余次,其中大型文化活动220余次,各类艺术团体演出260余场次,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全市在地市级以上发表、参展、参演作品200余件。2010年,全面实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每月为每个行政村放映一场公益电影,年放映21439场;青岛、平度两级投资558万元建设了348个“农家书屋”,从而使全市“农家书屋”达到1087个。 卫生事业。2010年,31个镇(街道、开发区)的村级卫生室开展了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建立了防保站,全市有114.0115万名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100%,全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共有医疗机构1410处,其中公立医院、卫生院33处(含妇保院),民营医院6处,厂企学校卫生室32处,个体诊所96处,村级一体化卫生所1243处。各类医疗机构拥有医疗床位3128张,卫生技术人员2881人,其中中级以上技术人员1528人,占53%。 体育事业。全市开展了6次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向青岛市以上体育部门输送体育后备人才38名。培养出18名国家二级运动员。先后获得山东省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青岛市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青岛市先进体育社会组织等荣誉称号。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在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的基础上,完成专业规划3项,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100%。实施了杭州路南段、北京路、锦州路南段、南京路东段翻建等道路修建工程;完成了天津路东侧、柳州路(青岛路—泽河)、青岛路(锦州路—柳州路西)、东外环路等城市防汛排水工程;完成了郑州路、常州路、苏州路、杭州路、南京路、天津路、三城路、现河两岸以及城市出入口道路景观亮化工程;完成了现河综合治理二期工程、现河公园和荷花湾区域综合改造工程。加快城市绿化建设步伐,市区新增绿化面积52.39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2.33%。全市建筑工程质量不断提高,1项工程获“青岛杯”奖,2项工程被评为青岛市优质结构工程。 小城镇建设。完成12个镇的总体规划、专业规划编制,对35个村庄规划进行了调整,村庄建设规划达到42%,示范村规划完成100%。全年完成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06亿元,新增建筑面积35.2万平方米,建成区面积增加1.3平方公里,小城镇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62%,青岛市重点镇达到87%。南村、灰埠、蓼兰被列为全国重点镇,同和被列为青岛市卫星镇,南村镇姜家埠、张戈庄镇尚河头、大泽山镇尹家村被评为青岛市小康示范村。 环境保护。2010年度大气环境质量中PM10年平均值达到0.053毫克/立方米以下;二氧化硫年平均值达到0.020毫克/立方米以下;二氧化氮年平均值达到0.011毫克/立方米以下。全年大气环境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55天,占97.3%。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认证点位)水质达标率10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达到53.5分贝,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达到66.7分贝。工业企业废水、二氧化硫、烟尘、粉尘排放达标率分别达到100%。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 十二、人口、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 人口。全市人口出生率为8.97‰,比上年高1.08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11.77‰,比上年高4.78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79‰。公安部门统计的户籍人口为1374305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