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资阳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1-03-18来源:资阳市统计局 点击:
资阳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资阳调查队 (2011年3月17日) 2010年,市委、市政府组织和动员全市人民,抢抓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建设和全省“两个加快”等重大机遇,按照“重点突破、加快发展”工作基调,突出“充分开放、融入成渝,工业主导、三化联动,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发展路径,加快推进“一区两带四基地”建设,国民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较快增长。经省统计局审定,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GDP)为657.9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增幅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1.8亿元,比上年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348.4亿元,比上年增长25.4%;第三产业增加值157.7亿元,比上年增长10.5%。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3%、78.5%、16.2%。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9年的24.2:50.4:25.4,调整优化为23.0:53.0:24.0,继续保持了“二三一”的产业结构。工业化程度继续提高,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7.9%,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快速增长。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59.8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6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37.4亿元,增长24.8%;第三产业增加值65.8亿元,增长10.8%。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为54.7%;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0.7%,拉动GDP增长10.3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上涨3.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6.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6.4%,居住价格上涨3.2%。 工业品出厂价格基本稳定。全部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0.6%,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跌0.4%,生活资料价格上涨2.1%,全部原燃材料购进价格上涨3.8%。 企业家信心保持乐观,企业景气度较高。全年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2.3点,企业家对行业形势持较为乐观的态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32.5点,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表现较好。 二、农业 主要农作物实现增产。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54.5万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油料作物种植面积9.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6%。全年粮食总产量235.3万吨,比上年增长1.9%,已连续4年实现增产。其中,稻谷产量71.9万吨,增长1.1%;小麦产量41.5万吨,增长1.3%;玉米产量65.4万吨,增长4.7%。油料产量20.7万吨,增长5.3%,蔬菜(含菜用瓜)产量156.6万吨,增长4.9%。 养殖业稳步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69.3万吨,比上年增长3.6%。其中,猪肉产量增加1.8万吨,增长3.4%;羊肉产量增加0.2万吨,增长3.2%;小家禽产量增加0.4万吨,增长6.0%。 林业生产稳步推进。全年完成造林面积8235公顷,其中天保人工造林4266公顷,天保封育林667公顷,荒山造林933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5.5%,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667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200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100公顷,整治病险水库36座,新建微型水利4029处。年未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6.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5万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51.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4%。投资50亿元的毗河供水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复,全市人民40年的渴盼即将成为现实。投资21.2亿元的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六大工程加快建设。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通过狠抓重点企业发展,加快培育和壮大造车和医药、食品、纺织、建材及节能“1+4+1”主导产业,工业经济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达到1183.2亿,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9.9%。年末,全市拥有中国名牌2个、中国驰名商标8件、四川名牌产品45个、四川着名商标35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1个。 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到563户,比上年增加48户。工业总产值上亿元的企业达到265户,比上年增加50户。其中,工业总产值上10亿元的企业达到20户。 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10个工业园区(工业发展集中区)集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4户,比上年末增加43户。园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9.8%,对全市工业贡献率为72.0%,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1.5个百分点。园区内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已初步形成了机车、载重汽车、农产品加工、医药、机械加工、轮胎等各具特色的园区产业布局。 主导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全市“1+4+1”主导产业的38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02.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4.8%;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9.8%。造车产业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发展到90户,实现的工业总产值已突破300亿元,达到327.1亿元;食品产业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发展到131户,实现的工业总产值已突破200亿元,达到284.2亿元;建材、纺织、医药产业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均超过100亿元,分别达到151.9亿元、119.7亿元、107.1亿元。节能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10年全市节能装备、节能照明、节能建材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6亿元。 主要工业品产量较快增长。在20种主要产品产量中,18种产品产量增长,增长面为90.0%。其中,发电量增长17.6%,铁路机车增长162.8%,轮胎外胎增长13.9%,人造板增长44.9%,水泥增长90.2%。 工业经济效益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净利润83.4亿元,增长85.2%,增幅同比提高52.8个百分点。全年实现盈利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91户,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户数的87.2%。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98.5,比上年提高40个点。 建筑业较快增长。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3.1亿元,比上年增长27.0% 。全市四级及以上资质等级建筑企业120个,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94.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9.0%;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74.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0.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10年,全市坚持把项目带动、投资拉动作为工作的第一抓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投资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1.1亿元,比上年增长40.4%。其中,第一产业投资18.8亿元,下降25.3%;第二产业投资123.5亿元,增长28.2%;第三产业投资258.8亿元,增长57.6%。从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189.7亿元,增长54.4%;更新改造投资95.9亿元,增长36.3%;房地产开发投资74.7亿元,增长3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