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广元市苍溪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1-03-21来源:广元市苍溪县统计局 点击:
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启动嘉陵江“一江三湖”旅游区、九龙山·望天观旅游区总体规划,完成中土观音寺、寻乐书岩等旅游景区(点)重建。新店子创建成国家AA级旅游景区,九龙山创建成省级自然保护区。持续提升接待能力,建成梨博园接待中心、苍溪国际大酒店、龙源乡村大酒店,启动建设九龙山自然保护区接待中心。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216.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0亿元,分别增长16.4%、15.3%。 六、贸易和对外开放 商贸流通市场繁荣。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1亿元,增长18.8%。城乡市场同步发展,个体私营和股份制经济蓬勃发展。交通运输和仓储邮电业,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呈现较快增长势头(见表4)。 表4:2010年全县第三产业主要行业增加值完成情况表 指标 单位 完成 比上年增长%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 万元 21902 6.5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 万元 12936 13.4 批发和零售业 万元 25847 10.1 住宿和餐饮业 万元 11295 9.8 居民服务业 万元 18311 27.1 文化体育娱乐业 万元 9736 26.4 招商引资不断拓展。成功举办第八届梨花节。积极引导苍溪籍在外企业家回乡创业,召开了苍溪籍在外企业家代表座谈会,引进了新疆回乡创业团。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组织小分队到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招商,组团参加渝洽会、西博会等主题招商活动。全年新引进项目59个,到位资金44.9亿元,其中工业项目到位资金33亿元,亿元以上项目11个。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实现突破。实现财政总收入47410万元,按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35.2%,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362万元,增长39.3%;税收收入11448万元,增长45.7%。财政总支出311621万元,增长2.9%;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70022万元,增长2.3%。 金融保障持续增强。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4.3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年初增长19.5%;各项贷款余额33.4亿元,比年初增长27.2%。(见表5) 表5:2010年全县财政金融指标完成情况表 指标 单位 完成 比上年±% 1、财政总收入 万元 47410 35.2 县级收入 万元 35590 37.8 #:一般预算收入 万元 15362 39.3 基金收入 万元 20228 36.6 上划中央收入 万元 6666 20.5 上划省级收入 万元 5154 39.6 2、财政支出总计 万元 311621 2.9 3、全社会各项存款余额 万元 1142987 19.5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万元 681607 18.1 #: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万元 441280 17.1 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万元 240327 20.0 4、全社会各项贷款余额 万元 333641 27.2 #:短期贷款 万元 135977 -9.2 中长期贷款 万元 197663 75.6 注:金融存、贷款余额增长与年初比。 保险市场健康有序。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4亿元,增长42.5%。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和给付0.5亿元,增长39.8%。 八、教育和科技 教育事业发展良好。全县在校学生10.9万人,有教职工7245人,专任教师6401人。向大专院校输送新生4947人,高考上线率80.0%,名列全市第一。基础教育稳步发展。全县完成小学生招生8031人,普通中学招生18146人。小学在校学生48289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55572人。初等义务教育入学率、完成率、毕业率均达到100%。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入学率、完成率、毕业率分别达到100%、99.8%和99.9%,保持和超过了省定标准。培训青壮年农民近7.1万人次。农村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0.88%以下, 脱盲学员巩固率保持在100%。 科技事业成效明显。组织实施科技项目18个,启动建设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苍溪分院、红心猕猴桃植物园。全年申报专利31件。全县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32.8%,提高1.0个百分点,科技对经济的贡献进一步增强。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体育事业长足发展。全县有文化馆1个,体育场1个,剧场、影剧院2个,博物馆、展览馆4个,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区23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128千册。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新增光纤通村1个,累计761个;有线电视新通村6个,通村率97.4%。新增城乡有线电视用户1200户,累计入户14.68万户,其中农村12.83万户。完成电视转播时间29.25万小时。广播混合覆盖率99.7%,电视混合覆盖率98.3%。 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增强。全县有卫生机构74个,医院、卫生院床位1924张,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1797人。出院病人治愈好转率73.4%;出入院诊断符合率98.84%。甲型H1N1流感等疾病得到有效防控,传染病总报告发病率222.47/10万。儿童“五苗”全程接种率96.7%。灭疟后管工作不断加强,完成了1641例“四热”病人疟原虫镜检任务。全县产妇新法接生率100%,孕妇死亡率17.6/10万,婴儿死亡率9.86‰。医疗卫生保障增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59.3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6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9万人。 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生态建设成效明显。积极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生态县、环境保护模范县创建,推进现代林产业建设。年末全县森林覆盖率45.8%。重点污染企业、排污源进一步得到治理,增大了节能减排工作力度。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年安全事故死亡14人,下降6.7%。亿元GDP死亡率23.3%,下降5.2%。无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水平增长。全年出生人口6494人,出生率8.30‰;死亡人口5086人,死亡率6.50‰;人口自然增长率1.80‰。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 29694元,增长1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2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008元,分别增长15.5%、16.0%。居民储蓄快速增长,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8.2亿元,增长18.1%。 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提高。年末全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9万人,其中参保职工4.1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1.8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达37.2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全体城乡居民。 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944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33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全年2.2万城市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3.9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创建成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和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全县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