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呼伦贝尔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1-03-31来源:呼伦贝尔市统计局 点击:
呼伦贝尔市统计局(2011年3月31日) 2010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美丽发展、转型升级、富民强市战略,努力克服经济运行中的诸多困难,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展,圆满完成“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综合 全市生产总值932.0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4.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2.39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392.60亿元,增长24.3%,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336.93亿元,增长25.9%,建筑业增加值55.67亿元,增长16.7%;第三产业增加值357.02亿元,增长10.8%。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19.9:39.0:41.1调整为19.6:42.1:38.3。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3.1%,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2.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00.3%,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为101.4%,工业品价格指数100.9%。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类看,衣着类下降2.3%、交通通讯类下降0.3%,食品类上涨7.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9%、居住类上涨3.1%。 年末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7548人,下岗再就业18614人,登记失业率为4.10%。 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24.68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5.32%,同比增加12.19亿元,增长10.8%。其中,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93.22亿元,完成年度预算95.0%,同比增加11.42亿元,增长14.0%。在地方财政总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5.98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9.2%,同比增加6.69亿元,增长13.6%。全市财政支出完成207.90亿元,完成年度调整预算的111.4%,同比增加27.33亿元,增长15.1%。所有旗市区地方财政总收入均实现了超亿元。 二、农牧业 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82.39亿元,增长5.6%。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306.1万亩,增长0.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62.6万亩,增长0.1%。全年粮食产量100.1亿斤,比上年增产9.99亿斤,增长11.1%。在粮食作物中,小麦产量14.39亿斤,增长2.6%。玉米产量44.82亿斤,增长16.3%。大豆产量23.31亿斤,增长35.4%。马铃薯产量9.94亿斤,增长7.0%;在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5.11亿斤,增长6.2%。甜菜产量0.31亿斤,下降26.2%;粮食平均亩产255.0公斤,增长11.0%。粮经饲种植比例由上年的85.2:12.4:2.4调整为85.1:12.5:2.4。 全市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达1610.07万头只,增长3.8%,其中,大小牲畜存栏1488.44万头只,增长4.0%。生猪存栏121.63万口,增长1.2%全年牲畜出栏661.35万头只,下降4.5%。其中,大牲畜出栏52.3万头,下降2.0%。小牲畜出栏560.93万只,下降5.3%。牲畜出栏率达80.64%,比上年下降13.18个百分点;良种及改良种牲畜1443.81万头只,比上年增加60.39万头只,增长4.4%;奶类产量131.98万吨比上年减少0.89万吨,下降0.7%。肉类产量24.56万吨,比上年增加1.45万吨,增长6.3%。禽蛋产量3.71万吨,增长1.9%。 荒山荒(沙)地造林面积完成3.95万公顷,封山(沙)育林面积4.05万公顷,幼林抚育面积4.53万公顷。机电井25931眼(包括人饮井),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0.05万公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5万公顷。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9.81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5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6.70万公顷,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3万公顷。 年末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358万千瓦,增长4.8%,机耕地面积1600万亩,化肥施用量(折纯)21.86万吨,增长15.0%,农村牧区用电量1.66亿度,下降3.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部工业增加值336.93亿元,增长25.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278.6亿元,增长27.0%。木材加工业增长25.7%、饮料制造业增长31.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48.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2.6%、食品制造业增长38.6%、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30.8%、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70.1%。企业营销能力进一步加强,产销衔接水平良好。产品销售率达到101.8%。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 全年全部建筑业增加值55.67亿元,增长16.7%。全市74户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完成产值69.61亿元,增长17.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05.9万平方米,增长18.2%。竣工房屋面积326.4万平方米,增长10.2%。房屋建筑竣工率为80.4%,下降5.9个百分点;全市建筑企业亏损5家。实现利润23907万元,增长54.5%。实现税金总额5.84亿元,增长129.9%。建筑企业亏损面为6.8%,比上年减少2.8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40311元/人,比上年增加1914元/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6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8%,其中城镇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08亿元(不含铁路、森工及乡村50万元以下投资),同比增长21.8%。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9.8亿元,增长17.5%。房屋销售面积247.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3%,销售金额69.3亿元,同比增长19.1%。 在限额以上固定投资完成额中,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单位投资427.2亿元,增长11.9%;按投资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23.97亿元,增长42.92%;第二产业投资377.6亿元,增长27.5%,其中,工业投资364.3亿元,占全部投资的59.2%,增长24.7%。工业投资中,采矿业投资77.4亿元,下降19.5%。制造业投资完成138.4亿元,增长50.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48.6亿元,增长42.9%;第三产业投资完成206.92亿元,增长11.0%,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投资77.4亿元,增长4.3%。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完成投资7.0亿元,增长105.6%。 五、国内贸易 全市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94.6亿元,增长19.1%。不含其它项批发业完成21.6亿元,增长17.5%。零售业完成217.3亿元,增长18.2%。住宿业完成6.8亿元,增长24.0%。餐饮业完成43.6亿元,增长25.7%;从销售地域看,城镇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46.4亿元,增长19.7%,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3.6%。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6.8亿元,增长22.9%。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8.2亿元,增长14.2%。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市进出口总额完成23.26亿美元,增长7.1%,其中,出口1.99亿美元,下降8.9%。进口21.27亿美元,增长8.8%。进出口相抵,逆差19.28亿美元。 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8450万美元,增长4.0%;全年共备案国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合同9个,合同总金额280万美元,下降84.0%。实现营业额1471万美元,下降15.0%,外派劳务1055人次,下降44.0%。 全市共接待旅游者980.77万人次,增长22.6%,其中,过夜海外旅游者52.69万人次,增长27.1%。国内旅游者928.08万人次,增长22.4%;国际旅游创汇2.64亿美元,增长34.4%;国内旅游收入125.54亿元,增长19.7%。旅游业总收入143.01亿元,增长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