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湖南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1-03-10来源:湖南省统计局 点击:
湖南省统计局 2011年3月7日 2010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和各种挑战,大力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调整经济结构,不断改善民生,全省经济呈现又好又快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初步核算,201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5902.12亿元,增长14.5%,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39.44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7313.56亿元,增长20.2%;第三产业增加值6249.12亿元,增长11.5%。 结构调整取得新成就。全省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1∶43.5∶41.4转变为14.7∶46.0∶39.3。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5%。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5%、62.3%和34.2%。其中,工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到56.1%;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2839.67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3%,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8936.75亿元,增长15.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6.2%,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区域经济全面发展。长株潭地区生产总值6715.91亿元,增长15.5%;环长株潭(“3+5”)城市群地区生产总值12560.17亿元,增长15.2%;湘南地区生产总值3269.27亿元,增长15.0%;大湘西地区生产总值2027.25亿元,增长13.7%。 民生进一步改善。全省社会保障与就业、城乡社区事务、医疗卫生等重点民生建设合计投入财政资金757.95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28%。新增城镇就业人员70.83万人,比上年增加10.51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保持动态清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地区范围内补偿率65.6%;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155元,比上年增加18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55元,比上年增加8元。全年145万城镇居民和262.7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扩大到46个。解决农村314.19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改扩建乡镇敬老院186所。8100家农家书屋全部竣工。新增廉租住房11.33万套,支持农村危房改造44386户,“四水”流域专业捕捞渔民上岸定居3971户。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仍较艰巨;节能减排压力较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较重等。 二、农业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全省粮食种植面积480.9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2%;棉花种植面积17.5万公顷,增长15.1%;油料种植面积121.14万公顷,增长7.3%;蔬菜种植面积113.31万公顷,增长6.5%;糖料种植面积1.53万公顷,减少0.2%。粮食总产量保持基本稳定。油料作物产量增长9.8%,蔬菜产量增长9.8%,烟叶产量增长1.3%。肉类总产量增长3.8%,禽蛋产量增长3.2%,牛奶产量增长1.6%,水产品产量增长5.5%。农业总产值增长4.3%,林业总产值增长6.9%,牧业总产值增长3.4%,渔业总产值增长5.3%。 农业基础不断改善。全省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045.55亿元,增长28.2%。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322.12亿元,增长16.6%。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77.9万处,投入资金122.06亿元,完成水利工程土石方3.66亿立方米。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32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23万公顷。农村用电量98.28亿千瓦时,增长5.1%。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645.00万千瓦,增长6.7%。 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4.85万家,增长1.0%。其中,345家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1900.00亿元,增长26.7%;实现利润38.10亿元,增长14.6%。农民专业合作社6777个,增长67.3%;合作社成员115.55万户,增长37.6%。新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4个。 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全省新建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13546公里。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100个,新建农村沼气池15.81万户。新增通电话自然村1494个;新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示范点1400个,实现互联网宽带上网行政村2004个。全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不含本乡镇)1320.81万人,实现在外务工收入1203.65亿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发展速度加快。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6275.10亿元,增长21.2%,比上年加快2.7个百分点。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3.4%,比上年加快2.9个百分点。非公有制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6.5%,比规模工业增速快3.1个百分点。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20.0%;重工业增加值增长25.1%。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2221.94亿元,增长30.0%。 大部分主要工业品产量较快增长。全省规模工业统计的437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产量增长的有335种,占产品总数的比重为76.7%。其中,原煤增长12.3%,卷烟增长3.5%,机制纸及纸板增长25.2%,原油加工量增长5.6%,水泥增长14.8%,钢材增长20.8%,十种有色金属增长23.8%,混凝土机械增长133.8%,汽车增长17.5%,发电量增长19.5%。 ![]() 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省规模工业中,高加工度工业增加值1885.00亿元,增长33.5%;高技术产业增加值271.39亿元,增长30.9%,分别比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高10.1个和7.5个百分点;高加工度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2.0%和4.6%,分别比上年提高1.9个和0.2个百分点。规模工业新产品产值2489.70亿元,增长41.3%;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3.2%,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 工业大类行业全部实现盈利。全省规模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8104.44亿元,增长40.0%;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855.49亿元,增长46.1%。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利润62.01亿元,增长95.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50.94亿元,增长83.6%;专用设备制造业165.93亿元,增长77.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54.33亿元,增长75.0%。年末,企业亏损面为5.8%,比上年下降3.6个百分点。 ![]() 建筑业稳定增长。全省建筑业增加值1038.46亿元,增长14.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5%。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现利润110.80亿元,增长31.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7502.95万平方米,增长22.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9984.39万平方米,增长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