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郴州市嘉禾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1-03-02来源:郴州市嘉禾县统计局 点击:
2010年,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诸多困难挑战,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努力拼搏、从容应对、攻艰克难,着力转方式、调结构,抓项目、强基础,惠民生、促和谐。实现了全县经济社会稳步健康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高,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合 经济发展提速,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79210万元,增长1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7967万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335706万元,增长21.5%;第三产业增加值235537万元,增长13.3%。 经济结构得到优化。2010年,在全县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重为15.9∶49.4∶34.7,其中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3个百分点。 就业再就业稳定。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75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69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91%,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100%,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4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0.4万元,培训残疾人职业技能及实用技术人数90人。 二、农业 农业生产较稳发展。2010年,全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107967万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分别为55403万元、3061万元、47059万元、1264万元、118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0.6%、5.5%、7.7%、7.7%、5.3%。全县粮食播种面积24.49千公顷,产量136652吨。油料种植面积3.42千公顷,产量10936吨。蔬菜种植面积5.72千公顷,产量138283吨。烤烟面积2.08千公顷,产量6047吨。这些指标均比上年较稳增长。全年出栏生猪71.29万头,增长0.27%;出栏牛1.13万头,增长34.29%;出笼家禽254.09万羽,增长4.34%;水产品产量2280吨,增长3.12%。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县共有10家市级及以上龙头企业,其中省级一家。实现企业总产值26598万元,增长38.28%;带动基地总产值24100万元,增长7.21%;实现销售收入26598万元,增长42.34%;实现利税4328万元,增长40.78%。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点1个。农村专业合作组织93个,合作组织成员1.57万人。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提高。全县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6951万元,增长40.51%。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3910处,投入资金9060万元,完成土石方415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平方公里。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9座。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620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670亩。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21058千瓦,增长7.64%。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着。全县改造县乡公路9.9公里,新建成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47.3公里。新建农村沼气池586口,新增通电话自然村4个,新增通宽带行政村7个。解决3.33万农民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115家,完成增加值315587万元,增长28.3%。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9220万元,增长28.2%;重工业增加值306380万元,增长28.3%。 表1:2010年嘉禾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要分类情况 指标名称 绝对数(亿元) 比上年±%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31.56 28.3 #轻工业 0.922 28.2 重工业 30.638 28.3 公有制经济 2.91 14.1 非公有制经济 28.65 32.1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0.092 7.2 小型企业 31.56 28.3 园区工业 6.84 119.43 采矿业 4.72 -1.59 #煤炭 4.72 -1.59 制造业 26.65 36.48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 0.19 2.19 主要产品产量有增有减。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166.7万吨,减少8.99%;发电量1461.8万千瓦时,减少20.81%;水泥20.34万吨,减少41.4%。钢材4.78万吨,增长38.82%,铸铁件52.38万吨,增长59.94%。 表2:2010年嘉禾县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情况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 原煤 万吨 166.7 -8.99 发电量 亿千瓦时 0.15 -20.81 水电 亿千瓦时 0.15 -20.81 水泥 万吨 20.34 -41.4 生铁 万吨 22.57 94.74 十种有色金属 万吨 4.43 6.22 铅 万吨 0.12 -86.75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达99.81%。实现利税188642万元,增长38.7%;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04221万元,增长59.4%;综合效益指数245.83%,比上年增加42.09个百分点。 新型工业化强力推进。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7.03%,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2.43%,拉动经济增长9.8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采矿业增加值4.72亿元,减少1.59%;制造业增加值26.65亿元,增长36.48%;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增加值4.19亿元,增长2.19%。园区工业增加值6.84亿元,增长119.43%。全县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35户,比上年增加23户。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县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6273万元,增长17.1%。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84万平方米,增长57.0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4.81万平方米,增长39.38%。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快速扩大。2010年,全县计划投资50万元以上城镇施工项目110个,新开工项目90个,已投产项目92个。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0961万元,比上年增长32.6%。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74010万元,增长31.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6951万元,增长40.5%。 工业投资结构逐步优化。全年工业投资162175万元,增长30.5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2.2%,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43780万元。 五、国内贸易 城乡消费市场繁荣。2010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149万元,增长18.2%,分地域看,城镇和乡村零售额分别为104937万元、15212万元,分别增长18.7%和15.5%。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4484万元,增长13.2%;零售业零售额102790万元,增长18.9%;住宿业2228万元,增长16.4%;餐饮业10647万元,增长14.3%。“家电下乡”政策成效显着,“家电下乡”全年累计销售家电2.95万件,增长69.2%,销售金额6382万元,增长75.2%,发放补贴资金622万元,增长69.7%。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对外贸易中外贸出口总额111万美元(海关数),增长11%,且全部民营企业出口。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407万美元,增长19.2%。实际利用省外境内资金107858万元,增长8.1%。外派劳务37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