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牡丹江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1-03-10来源:牡丹江市统计局 点击: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奠基之年,也是实现新一轮跨越争先的起步之年。这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中央、省的决策部署和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落实省、市委全委会议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双调双转”,全力实施工业立市、金融强市、贸旅牵动三大战略,深入推进结构调整,全面提升对外开放层次,有效化解了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追赶跨越发展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辉煌成就,发展质量稳步提高,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更趋和谐。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24.8亿元,比上年增长1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08.8亿元,比上年增长24.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47.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三次产业结构为16.0∶39.5∶44.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115元,比上年增长18.5%。 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上年增长3.4%。从居民消费品构成上看,八大类呈四升四降格局。上涨的四类是:食品类、居住类、烟酒及用品类和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分别比上年上涨9.2个百分点、3.9个百分点、3.7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下降的四类是:衣着类、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类、交通和通信类以及家庭用品及服务类,分别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0.6个百分点、1.1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9.8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5%,其中优良品种播种面积比重达到96%;粮食生产创历史新高,粮食总产量达到254.5万吨,比上年增长15.2%;其中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3.1%、15.8%和15.3%,产量分别为35.4万吨、156万吨和58.3万吨。经济作物播种面积8.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8.2%;拥有323个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认证品牌,同比增加23个;种植面积33.2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5.8%。食用菌生产规模达到24.4亿袋,比上年增加6.1亿袋。 2010年末,全市大牲畜存栏40.7万头,比上年增长4.6%;生猪存栏90.8万头,比上年增长10.4%;羊存栏40.4万只,比上年增长4.9%;家禽存栏达到718.9万只。全市肉类总产量达到14.4万吨,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猪肉9.2万吨、牛肉2.4万吨、羊肉0.47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6.9%、5%和4.1%。截至年末,全市鲜蛋产量达到3.9万吨,比上年增长1.7%;奶类产量达到2.02万吨。 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1.2万公顷,其中退耕还林面积0.12万公顷;幼林抚育面积2.05万公顷。 全年水产品产量达到1.73万吨,比上年增长8.8%。 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64.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8%。其中,拥有农用拖拉机8.95万台,拥有农用运输车1.4万辆。农村用电总量达到39530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6%。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达到7.6万吨,比上年增长2.2%。 三、工业和建筑业 截至2010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到529户;实现增加值133.4亿元,比上年增长36.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0.8亿元,比上年增长58.3%;实现利税总额51亿元,比上年增加23.1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4.8亿元,比上年增长163.9%。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非公经济达到450户,比上年增加59户,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85.1%;拥有资产总额240.6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额的比重为58.5%;实现增加值98.8亿元,比上年增长45.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4.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2.2亿元,比上年增长71.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76.9%;实现利税总额36.7亿元,比上年增长77.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的72.1%;实现应交税金17.2亿元,比上年增长5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交税金的65.6%。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新兴产业企业达到180户,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的34%;实现工业增加值44.7亿元,同比增长36.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3.5%。企业占比、增加值占比双双成为全省第一。 人造板、实木木地板、大米、水泥和成品糖等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分别达到92.5万立方米、216.7万平方米、22.4万吨、308.5万吨和1.4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102.7%、74.3%、67.2%、65.6%和62.7%;新型能源得到迅速发展,风力发电量和水力发电量分别达到9328万千瓦时和12.1亿千瓦时,分别比上年增长285.8%和50.9%;焦炭、碳化钙等高能耗产品产量呈现下降趋势,降幅分别为13.5%和50.9%。 初步统计,建筑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5亿元,比上年增长8.9%。资质等级三级及以上的建筑业企业(指总承包及专业承包企业,不包括劳务分包企业)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69.5万平方米,其中实行投标承包的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占全部施工面积的比重为45.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7.6亿元,比上年增长44.2%。其中,国有及国有经济控股投资180.6亿元,比上年增长43.3%;民间投资320.7亿元,比上年增长45.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3.2亿元,比上年增长22.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67亿元,比上年增长44.4%,其中工业投资239.8亿元,比上年增长43.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27.4亿元,比上年增长46.6%。从工程类别看,建筑工程完成投资279.5亿元,比上年增长41.6%;安装工程完成投资16.6亿元,比上年增长36.7%;设备工器具购置完成投资161.7亿元,比上年增长31.3%。从投资规模看,计划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68个,完成投资204.9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39.5%。 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63.7亿元,比上年增长40.7%。全市房屋施工面积640万平方米,增长43%;其中住宅493万平方米,增长44.8%;新开工面积32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5.5%,其中住宅25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7.9%;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24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1.9%;商品房销售额81.1亿元,比上年增长83.8%。 五、国内贸易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65.8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27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占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5.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实现38.8亿元,比上年增长18.6%。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为222.5亿元,比上年增长18.8%;住宿餐饮业零售额为43.3亿元,比上年增长21.9%。 全市吃、穿、用类商品零售额分别为105.7亿元、59.1亿元和91.5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分别为39.8%、22.3%和34.4%。 六、对外经济和招商引资 全市共实现进出口总额9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1.8%。其中出口总额4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0.7%;进口总额49.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2.1%。对俄进出口实现45.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对日进出口实现1.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3%,对韩进出口实现1.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