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贵港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1-03-07来源:贵港市统计局 点击:
贵港市统计局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构建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目标和建设“玉贵走廊”的要求,抓牢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入世贸组织、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等重大机遇,大力实施区域发展战略,战胜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克服干旱、煤电油运紧张等困难,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城市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保持稳定,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 GDP突破200亿元,增长速度再创建市历史新高。初步核实,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达到227.02亿元,比上年增长16.21%,增长速度再创建市历史新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6.01亿元,增长7.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44%,推动经济增长2.6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76.82亿元,增长37.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12%,推动经济增长10.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84.19亿元,增长9.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1.44%,推动经济增长3.4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9.1:33.8:37.1,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超过了第一产业。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提高了5.8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下降了3.4和2.4个百分点;与九五期末比,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13.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13.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则持平。 市场物价全面回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比上年回落2.6个百分点。在八大类商品中,食品类上涨2%;衣着类上涨3.1%;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上涨3.4%;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1%;居住类上涨4.9%;烟酒及用品类下降0.2%;交通和通讯类下降1.1%。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0.8%,涨幅比上年回落2.5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涨12%,涨幅比上年回落7个百分点。 就业人数有所增加。2005年末全市城镇单位就业人员14.54万人,增长6.35%。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625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49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 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劳动报酬12141元,增长14.57%。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2524元,比上年增加1491元,增长13.51%。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2005年,全市财政收入完成17.05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9.21亿元,增长14.4%。财政支出22.01亿元,增长19.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煤电油运的供求矛盾仍较为明显,将在一定时期内制约着经济的发展;经济总量偏少,企业规模不大;农民的增收渠道较为狭窄;市场物价仍旧是影响城乡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农业 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初步核实,2005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8.23亿元,比上年增长8.69%。其中,农业总产值51.85亿元,增长5.72%;林业总产值2.95亿元,增长1.27%;牧业总产值43.12亿元,增长13.37%;渔业总产值9.66亿元,增长6.59%;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0.66亿元,增长8.76%。水产畜牧业和特色农业是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的主动力。 粮食生产基本稳定。2005年,全年粮食总产量132.68万吨,与上年持平,其中稻谷产量114.82万吨,下降1.8%;玉米产量10.52万吨,增长17.9%;油料产量8.05万吨,增长15.31%;甘蔗产量219.38万吨,下降2.3%;蔬菜产量147.4万吨,增长12.68%;水果产量15.35万吨,增长10.51%,其中龙眼的产量为5.37万吨,增长14.23%,荔枝的产量为5.02万吨,增长7.45%。 水产畜牧业发展快速。2005年水产畜牧业总产值52.78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5.8个百分点。产品产量方面,全年出栏肉猪322.96万头,增长8.6%;出栏家禽3716万只,增长10.5%;肉类总产量33.3万吨,增长10.8%;禽蛋产量1.35万吨,增长6.46%;牛奶产量2274吨,增长10.07%;蚕茧产量1.18万吨,增长51.66%;水产品产量14.05万吨,增长6.54%。 农业机械总动力191.2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77%;农用拖拉机5.4万台,比上年下降0.2%;农用运输车2468辆,比上年增长14.58%;农村用电27363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3.29%。 工业和建筑业 初步核实,2005年全市工业增加值64.42亿元,增长33.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7.6%,推动经济增长7.7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8.4%,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05亿元,增长40.4%,推动经济增长4.9个百分点;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30.37亿元,增长25.3%。 规模以上工业发展快速,企业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全市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1家,比上年增加7家。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年产值超过三亿元的有5家,比上年增加两家,其中首次有一家企业的产值超过10亿元;年产值超过一亿元的工业企业有23家,比上年增加13家;年产值超过五千万元的工业企业有42家,比上年增加30家。 一些主要工业产品大幅度增长。随着对工业投入的增加,工业企业生产能力不断扩大,一些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水泥、生铁、机制纸及纸板、配混合饲料实现产量461.94万吨、19.93万吨、24.66万吨、43.28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3.75%、17.98%、17.06%和11.25%。 工业企业产销衔接良好,经济效益创建市10年来最好水平。2005年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65%,比上年提高2.04个百分点;工业利润总额达到2.85亿元,比上年增长1倍多;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36.54,比上年提高26.53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创建市10年来最好水平。 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2.4亿元,比上年增长68.2%。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越过100亿元大关,投资总额是“九五”时期的1.9倍。随着中国华电集团贵港电厂、华润水泥(平南)有限公司、华润水泥(贵港)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大型建设项目相继落户贵港和“玉贵走廊”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越过100亿元大关,达到129.43亿元,比上年增长1.2倍,一年的投资额就是“九五”时期的1.9倍,投资的总量和增量均创建市历史新高。其中城镇固定资产达到98.02亿元,增长1.2倍。 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1、基本建设投资和更新改造投资成倍增长。2005年,基本建设投资完成40.71亿元,更新改造投资完成20.88亿元,分别增长1.8倍和1.6倍;2、对工业的投资额增长两倍多。2005年,对工业的投资额完成44.5亿元,比上年增加30.8亿元,增长2.3倍;3、非国有单位的投资越来越大。2005年非国有单位完成投资57.83亿元,增长1.6倍,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59%,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