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贵港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1-03-07来源:贵港市统计局 点击:
贵港市统计局 2003年,贵港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围绕把贵港建设成桂东南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推动项目和投资建设,国民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全面完成,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据统计,2003年,贵港市生产总值134.4亿元,增长11%,是建市以来发展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51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35.91亿元,增长25.7%;第三产业增加值45.98亿元,增长9.1%。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0.6%、53.8%和25.6%。三次产业的结构调整为39.1:26.7:34.2,与上年相比,一产比重下降2.5个百分点,二产比重提高2.8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下降0.3个百分点。人均GDP2882元,增长9.4%。 市场物价总水平小幅上扬。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5%。八大类商品价格中有五大类上升,三大类下降,其中,食品类上涨5.4%,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2.4%,衣着类上涨4.5%,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3.9%,居住类上涨1.2%;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下降4.2 %,交通和通讯类下降3.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1%。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果。年末全市就业人员227.64万人,增长0.98%,其中城镇就业人员(含农村进城从业人员)27.04万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9290元,增长11.3%,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9717元,增长10.7%。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51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01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7%。 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全年财政收入12.04亿元,增长2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09亿元,比上年增长22.8%。财政支出15.47亿元,增长20.1%。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9%。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业比重大,工业腿短,而且工业对糖纸的依赖性过强;农民增收缓慢,就业和再就业形势较严峻。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200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5.72亿元,增长5.74%。其中,农业产值44.66亿元,增长1.32%;林业产值2.68亿元,增长25.7%;牧业产值30.69亿元,增长7.9%;渔业产值7.14亿元,增长15.51%。 粮食甘蔗产量下降。全年粮食总产量133.04万吨,下降2.02%;甘蔗产量247.82万吨,下降9.05%;油料产量6.6万吨,增长7.14%;蔬菜产量122.85万吨,增长10.44%;水果产量12.72万吨,增长4.35%。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以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建设得到加强,全年完成造林面积8123公顷,增长84.7%,其中完成退耕造林面积2666公顷,增长5倍多。 肉类总产值较大幅度增长。全年出栏生猪275.17万头,增长11.8%;出栏家禽2982.04万只,增长8.96%;肉类总产量26.91万吨,增长9.39%;牛奶产量1847吨,增长30.3%;禽蛋产量1.16万吨,增长10%;蚕茧产量7948吨,增长5.7%;水产品产量11.72万吨,增长16.27%。 农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全年播种粮食面积比上年下降1.83%,优质稻种植面积比上年增长7.7%,占水稻种植面积的比重达69.6%,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药材、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分别比上年增长26.1%和9.9%。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29.9万千瓦;全年农村用电量23639万千瓦小时,增长5.6%;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4.38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在制糖、造纸、水泥制造、炼铁、电力等行业的推动下,全市工业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30.08亿元,增长20.58%,其中,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下同)增加值13.58亿元,增长29.3%,为建市以来最高增速。全部工业总产值98.55亿元,增长18.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8.24亿元,增长24.15%。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 机制糖 万吨 36.61 55.85 机制纸 万吨 16.94 7.42 配混合饲料 万吨 27.78 -1.45 水泥 万吨 299.37 12.58 生铁 万吨 21.65 11.89 发电量 万千瓦时 129263 9.48 #水电 万千瓦时 103105 6.52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8.96亿元,增长14.47%;工业企业利税总额2.67亿元,增长19%。 建筑业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5.83亿元,增长66.42%。资质等级在四级及四级以上的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10.15亿元,增长36.6%,利润总额增长2.6倍。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08万平方米,增长23.44%;房屋竣工面积117.86万平方米,增长40.9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35亿元,增长23.3%。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3.61亿元,增长16.9%;更新改造投资完成6.02亿元,增长32.31%;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74亿元,增长56.9%。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从产业投资看,在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第一产业大幅度提高,完成投资额0.71亿元,增长9.3倍;第二产业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完成投资额11.89亿元,增长59.6%;第三产业投资继续增长,完成投资12.66亿元,增长20.6%。对工业投资加快,全年工业投资完成额8.02亿元,增长79.1%,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8个,完成投资额5.01亿元。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全年在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方面完成投资额2.95亿元,增长77.39%;城市道路投资完成额1.41亿元,增长3.5倍。利用外资有突破性进展,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31亿元,增长12.7倍,其中平南鱼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直接利用外资达1.6亿元。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新口径)38.19亿元,增长21.9%,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消费品零售额33.64亿元,增长29.75%。 外贸出口额快速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5666万美元,增长12.29%,其中出口总额4254万美元,增长69.2%;出口总额1412万美元,下降44.2%。 利用外资有了新突破。本年实际利用外资2540万美元,增长2.4倍。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