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铜陵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1-03-08来源:铜陵市统计局 点击:
铜陵市统计局 2011年3月3日 2010年,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提前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幸福铜陵的宏伟目标,紧紧抓住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机遇,凝心聚力,奋勇拼搏,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一五”圆满收官。全年全市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长加快、结构优化、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466.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6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339.5亿元,增长20.8%;第三产业增加值117.5亿元,增长9.8%。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63054元(折合9318 美元),全社会劳动生产率103585元/人,比上年分别增加16605元和26664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例,由2009年的2.6:67.9:29.5变化为2.0:72.8:25.2,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7.6%。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全市生产总值 466.6 17.1 第一产业 9.6 3.9 第二产业 339.5 20.8 工业 315.3 21.9 建筑业 24.2 8.1 第三产业 117.5 9.8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7.4 13.7 批发和零售业 21.2 14.9 住宿和餐饮业 9.0 12.2 金融业 17.3 10.1 房地产业 9.9 2.5 营业性服务业 14.3 4.3 非营业性服务业 28.5 8.9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09年上涨3.0%。分类看,食品类价格上涨7.2%,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3.0%,衣着类价格下降4.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与上年持平,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0.8%,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上涨0.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2%,居住类价格上涨5.3%。 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40.0%。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7.8%。 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45.22万人,比上年增加0.35万人。其中,第一产业9.75万人,减少0.02万人;第二产业16.4 万人,增加0.22万人;第三产业19.07万人,增加0.14万人。单位在岗职工10.54万人,增加0.03万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12.36万人,增加0.9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3.92 %。 据对全市80家企业景气调查,2010年一、二、三季度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40.51、166.18和163.32;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31.02、130.84和132.13。四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74.58,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3.58。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16.1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农业产值8.62亿元,增长3.3%;林业产值1.31亿元,增长9.8%;牧业产值2.69亿元,增长2.3%;渔业产值2.49亿元,增长3.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99亿元,增长8.5%。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7262公顷,比上年增长1.0%。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6525公顷,增长0.6%;棉花播种面积为4663公顷,增长0.6%;油料作物播种面积9898公顷,增长1.5%;蔬菜、瓜果播种面积5512公顷,增长3.6%。 全年粮食产量15.69万吨,比上年增长0.4%;油料产量1.92 万吨,下降10.5%;棉花产量0.53万吨,增长2.8%;蔬菜、瓜果总产量13.56万吨,增长5.5%。 全年肉类总产量1.59万吨,比上年增长3.3%;禽蛋总产量0.58万吨,比上年增长3.0%;全年水产品产量2.11万吨,增长3.5%。 新农村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37.26万千瓦。化肥施用量(折纯)2.17万吨,增长6.0%。农村用电量1.59亿千瓦时,增长13.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15.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1.9%,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9.4%,拉动GDP增长13.6个百分点。其中,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104.0亿元,同比增长73.7%;实现工业增加值30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1%。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 单位:亿元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 300.9 25.1 其中: 轻工业 13.0 15.5 重工业 287.9 25.6 其中: 国有企业 4.8 10.6 集体企业 0.2 -17.5 股份合作企业 0.2 -0.3 股份制企业 270.8 22.7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24.6 70.4 其中: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207.2 19.3 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 237.5 22.1 2010年,全市26种主要工业产品中,铜产量为81.3万吨,增长12.8%;化肥产量(折纯)为59.7万吨,下降3.7%;水泥产量为670.7万吨,增长1.8 %;硫酸产量为358.4万吨,增长16.2%;发电量94.6亿千瓦时,增长21.2%。 2010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铜 万吨 81.3 12.8 铜加工材 万吨 27.4 57.0 硫铁矿(%) 万吨 212.1 5.9 水泥熟料 万吨 1445.6 0.1 硫酸(100%) 万吨 358.4 16.2 化学肥料总计(折纯) 万吨 59.7 -3.7 钢材 万吨 102.8 61.3 布 万米 1323.9 4.8 服装 万件 873.4 -17.1 模具 套 1498.0 53.3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94.6 21.2 水泥 万吨 670.7 1.8 电子元件 万只 39.8 43.0 黄金 千克 11080.3 31.7 圆铜漆包线 万吨 16.6 46.9 白银 千克 384871.0 77.5 光膜 吨 12563.0 28.1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51.7亿元,比上年增长65.1%;产品销售率99.7%,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实现利税55.9亿元,比上年增长46.9%,其中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2.8亿元,增长76.1%。2010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08.3,比上年提高88.7个百分点。 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指 标 计量单位 2010年实绩 比上年增减百分点 工业产品销售率 % 99.7 0.5 资本保值增值率 % 125.2 11.4 资产负债率 % 70.6 0.6 总资产贡献率 % 7.5 0.9 成本费用利润率 % 2.7 0.2 全员劳动生产率 元/人 358592 5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