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淮南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1-03-31来源:淮南市统计局 点击:
城市建设成绩斐然。全年完成大建设投资221.2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95.7亿元,山南新区完成52.3亿元。市政基础建设快速推进,龙湖路、朝阳路地下商业街完成投资1.5亿元,东西部第二通道完成投资7.8亿元,国庆路改造完成投资1.1亿元,206国道改线工程完成投资2.8亿元,沉陷区综合治理完成投资16.7亿元。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煤制烯烃及乙二醇、郑煤机舜立机械、顾桥煤矸石电厂等项目开工。高倍聚光太阳能发电系统及组件、轻纺服装鞋帽工业城、年产5万辆新能源专用汽车生产线等项目成功签约并启动实施。煤制气、3座电厂、2条1000千伏特高压、毛集博胜太阳能光伏发电等项目前期加快推进。比塞洛斯煤机、长壁煤机、海螺水泥一期等项目竣工投产。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78.3亿元,比上年增长43.2%。房屋施工面积1082.5万平方米,增长109.9%;其中住宅915.4万平方米,增长111.9%。房屋竣工面积138.1万平方米,增长9.4%;其中住宅116.5万平方米,增长10.6%。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13.9万平方米,增长22.3%;其中住宅销售202.0万平方米,增长26.0%。商品房销售额82.3亿元,增长44.3%,其中住宅销售额73.4亿元,增长57.1%。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7.2亿元,比上年增长19.0%。 分城乡看,城镇实现零售额172.2亿元,增长19.2%;农村实现零售额15.0亿元,增长17.5%。分行业看,批发业12.6亿元,增长61.5%;零售业147.4亿元,增长17.3%;住宿业1.7亿元,增长5.0%;餐饮业25.5亿元,增长14.9%。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中,食品、饮料和烟酒类增长20.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9.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8.2%,日用品类增长7.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9倍,汽车类增长1.4倍。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336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出口7162万美元,增长1.4倍;进口6201万美元,下降32.4%。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347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9913万美元,增长35.0%。引进内资260亿元,增长57.6%。全年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区项目28个,其中外资项目2个。 全年旅游总收入26.1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其中,国际旅游收入905万美元,增长19%。接待国内外游客602万人次,增长15.4%。其中:接待入境国际游客1.6万人次,增长21%;外国人0.75万人次,增长29%。全市星级饭店20个,星级饭店客房1500间。年末全市共有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七、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8.0亿元,比上年增长9.6%。 全年旅客运输量5409.8万人,货物运输量11566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9.7%和12.8%。公路客运周转量464136万人公里,增长19.2%;公路货运周转量1128100万吨公里,增长20.1%;水路货运周转量657540万吨公里,增长3.5%;港口吞吐量1095.9万吨,增长3.5%。 年末全市拥有民用汽车89831辆,增长20.4%。载客车57135辆,载货车29997辆,分别增长23.7%、15.9%。其中私人汽车45819辆,增长33.2%。 全年邮电业务收入122536.8万元,比上年增长10.2%。年末电话交换机容量285.2万门;固定电话用户47.2万户,下降0.6%;移动电话用户123.6万户,增长18.8%。城市家庭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75部,移动电话188部;农村家庭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67部,移动电话170部;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7.21万户,增长37.7%。 2010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与货物运输量 指标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旅客运输量 万人 5409.8 19.7 其中:铁路 万人 217.8 5.3 公路 万人 5192 20.4 货物运输量 万吨 11566 12.8 其中:铁路 万吨 5579 6.1 公路 万吨 4891 24.4 水运 万吨 1096 3.6 八、财政、金融、保险、证券 全年财政收入106.1亿元,比上年增长41.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1.8亿元,增长39.0%。财政支出79.4亿元,增长16.7%。其中教育支出11.9亿元,增长14.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2.0亿元,增长38.7%;医疗卫生支出6.4亿元,增长29.8%;科学技术支出增长30.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29.5%;交通运输支出增长1.1倍。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63.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4.7亿元。其中,企业存款294.9亿元,增加70.2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421.6亿元,增加42.5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644.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33.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71.5亿元,增加58.2亿元;中长期贷款438.6亿元,增加62.0亿元。 全年保费总收入22.58亿元,比上年增长21.39%。其中财险保费收入5.18亿元,增长36.32%;赔付支出2.28亿元,增长14%;寿险保费收入17.40亿元,增长16.78%;赔付支出3.44亿元,增长18.62%。 证券市场累计开户109732户,下降32.7%。其中当年新开户10903户,全年证券交易额664亿元,下降26.5%。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共有各类普通学校716所,在校学生42.6万人,招收学生12.5万人,毕业生11.8万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62852人 , 中专在校学生18081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18051人,技校在校学生5630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4.2万人,其中高中4.5万人;小学在校学生15.2万人。学龄儿童小学入学率和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分别为99.87%和99.49%;高考录取12435人,成人高校在校学生13921人。 2010年各类教育发展情况 单位:人 指标 招生数 在校生数 毕业生数 普通高等教育 18749 62852 15580 中等职业学校 13995 36132 12844 普通高中 15407 44863 14951 普通初中 30076 97205 31954 小学 24095 152389 29921 年末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5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58亿元。科研机构38个,科技开发人员13940人。全年专利申请量1359件,专利授权量690件,比上年分别增长15.8%、124%。深部煤炭开采和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矿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工程实验室相继获批。 全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9项,其中《煤矿千米深部岩巷稳定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深部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获安徽科技进步一等奖;《年产1500吨催化剂工业示范项目》、《净径8.3M超大井筒穿厚表土钻井法设计施工关键技术与智能监控方法》和《高瓦斯复合顶板大断面煤巷月掘进超千米综合技术研究》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