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海南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1-02-22来源:海南省统计局 点击:
2010年,全省各族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按照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紧紧抓住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重大机遇,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战胜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开创了科学发展新局面。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经济效益大幅提高,产业结构升级转型,三次产业全面协调发展,投资、消费和出口需求增长强劲,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前茅,经济发展方式出现积极转变,经济运行呈现出速度、结构和效益同步提升的良好态势,民生状况明显改善,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是建省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一年。 一、综合 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052.12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增速提高4.1个百分点,比全国GDP增速高5.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9.32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566.55亿元,增长19.2%;第三产业增加值946.25亿元,增长19.6%。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三千美元大关,经济社会步入发展新阶段。2010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23644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3505美元,登上了3000美元的新台阶。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处于消费加快升级换代时期,服务业发展加速,经济将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三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2010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6%,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超过第一产业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1%,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历史性转型,由“三一二”转变为“三二一”。 地方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大幅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10年全省全口径一般预算收入528.64亿元,比上年增长40.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71.06亿元,增长52.1%,增速比全国财政收入增长21.3%高30.8个百分点,增幅全国第一。全年列入统计监测的4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310.5%,比上年提高14.0个百分点,创历年新高;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17.28亿元,增长31.1%。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盈利61.20亿元,比上年增长51.9%。 物价上涨较快,结构性上涨特征较明显。2010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4.8%。受房地产迅猛发展的拉动,建房及装修材料、租房、水电、燃料等居住类价格明显上涨,涨幅达9.7%,居八大类价格之首;其次是食品类上涨7.6%,居住类和食品类价格较快上涨是推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3%,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7.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2%。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见表1: 表1: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居民消费价格 4.8 食品类 7.6 烟酒及用品类 0.6 衣着类 1.2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 4.6 医疗保健与个人用品类 2.0 交通和通信类 0.6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 -0.6 居住类 9.7 二、民生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加。2010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581元,比上年增长13.3%;全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946元,比上年增长24.1%。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275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29.7%。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79.85亿元,比年初增长29.7%。居民消费支出较快增长,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927元,比上年增长8.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446元,增长11.6%。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28.8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居住面积24.74平方米。 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超额完成任务。2010年全省计划建设保障性住房10.09万套、716.02万平方米。全年开工12.63万套,开工率125.2%,其中竣工7.4万套(含上年结转3.5万套);开工建设面积1057.19万平方米,占计划总面积的147.6%,其中竣工面积561.72万平方米(含上年结转287.73万平方米)。农垦、国有林场及农村危房改造套数为2.41万套、0.48万套和1.95万套,分别完成计划的105.3%、106.3%和135.2%。 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水平明显提高。2010年全省最低工资标准上调200元,增幅居全国之首。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纳入省级统筹,全省60岁及以上农民享受普惠式的养老保障,有55万人每人每月领取55元的基础养老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医疗保险已基本覆盖全省城乡居民。年末全省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含离退休人员)180万人,比上年末增长7.1%;参加医疗保险人数323.29万人,增长13.8%;参加工伤保险人数95.43万人,增长5.9%;参加生育保险92.59万人,增长8.9%;参加失业保险112.48万人,增长9.7%。社会救助显着加强。年末全省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91个;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6万人;年末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6.98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3.07万人,农村五保户供养人数3.62万人。全年实施城乡医疗救助56.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4%。其中,城市医疗救助21.6万人次,增长20.3%;农村医疗救助35.1万人次,增长18.9%;全年救助灾民223.5万人次。全省共销售福利彩票8.4亿元,比上年增长1.2倍;筹集社会福利彩票公益金2.1亿元,增长96.3%;直接接收社会捐赠5.52亿元。 劳动就业人数持续增加。2010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36万人,比上年增长2.9%;城镇登记失业率3%,下降0.48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转移9万人,增长1.1%。劳动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省从业人员436.87万人,比上年末增长2.9%,其中城镇从业人员148.68万人,在岗职工年末人数78.8万人,分别增长4%和1.4%。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2010年全省新建教育扶贫(移民)学校9所,改造中小学校舍479所。重点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办学能力明显提高。2010年起,高中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教师及省、市研训、电教机构等全体人员享受绩效工资,教师绩效工资实现全覆盖。全年普通高校招生5.66万人,比上年增长0.2%,在校学生17.59万人,比上年增长2.9%;中职(含技工)在校学生15.72万人,比上年增长11.3%;普通高中招生5.6万人,增长2.2%,在校学生16.05万人,增长3.0%;普通初中招生13.35万人,在校学生42.16万人,初中毛入学率101.8%;普通小学招生10.34万人,在校学生78.05万人,小学净入学率达99.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