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朔州市右玉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9-24来源:朔州市右玉县统计局 点击:
2008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面对奥运维稳、奶粉事件、全球金融危机等多种困难和挑战,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国民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经济总量迈上新的台阶;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 一、综 合 初步核算,200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181276万元,较上年增长1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414万元,同比增长1.5%;第二产业增加值73887万元,同比增长18.28%;第三产业增加值87975万元,同比增长16.9%。三种产业结构比重为10.7:40.8:48.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6328元,比上年增长3920元。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性矛盾和经济体制深层次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农民收入增长仍比较缓慢,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不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还相当困难;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市场经济秩序仍比较混乱。 二、农 业 农业在去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2008年实现现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896万元,比上年增18.6%。其中:农业产值 13824万元,比上年增长46.3%;林业产值1630万元,牧业产值19950万元,比上年增长34.5%。在全国上下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鼓励下,全县粮食播种面积472650亩,比上年增加 11700亩。全县粮食总产24850吨,油料总产3240吨。均比上年大幅增产,分别上升105%和90.4%。 种植业在保持大幅增产的基础上,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右卫镇优质土豆、李达窑乡燕麦、牛心乡杂粮、威远镇蔬菜、杨千河乡高产玉米五大特色种植园落到实处,石头河、威东村、甘泉庄三个农业综合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全面完成。 林业工作成效显著。2008年完成大片造林绿化5万多亩、道路绿化180多公里,栽植各种苗木426万株;完成围栏封育150公里,新开林间道路38公里。秋冬还完成大片造林整地8万亩、通道绿化整地58公里,开挖树坑682万个。 畜牧业发展取得新的进步,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2008年以来全县种植多年牧草5万亩、草玉米10.4万亩,新建标准化肉羊、奶牛养殖小区19个;依托省级优种羊繁殖场宏宇公司,新铺开人工授精改良示范点6个,完成绵羊改良10万只,黄牛改良2万头,繁育优种羊2万只,其中杜泊纯种羊增加到200多只。同时,新建成金牛庄、草沟堡、威东村3座高标准奶站。截止2008年底,全县大牲畜饲养量达到4万余头,奶牛存栏数达到6552头,羊的饲养量达到了58万只。 乡镇企业经济总量不断攀升,效益良性循环。据县中小企业局统计:全县民营经济完成总产值246800万元,增加值 9374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9.68%和32.72%,实现营业240500万元,利润34000万元实交税金1704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3.34%、31.20%和66.25%。 三、工业 工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煤电能源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95515万元,工业销售产值9111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1.3%和40.3%;工业增加值38926万元,比上年增长36.8%。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7438万元,同比增长113.4%。全县原煤产量358.66万吨,同比增长8.5 %。随着煤矿项目及技术的改造,2009年煤炭产量会大幅提升。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城乡居民建房踊跃,逐步改善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3274万元,比上年增长43.8%。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居民消费信息增强,市场物价稳定,消费领域全面开花,住房、汽车、旅游、文化事业、家用电器等成为消费热点。全年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0125万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为16673万元,餐饮业住宿为1106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5.1,比上年高5.1;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4.7,比上年高4.7。 六、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增速明显加快,金融平稳运行,存款大幅增长,保险业健康发展。全年财政总收入23886万元,比上年增收7277万元,增长43.8%。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189073万元,比年初增加58050万元,增长44.31%,各项贷款余额31114万元,比年初减少1296万元。 全年保险业务总收入3040万元,比上年增长166.67%。其中:国内财报680 万元,人身财报236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1.67%和257.73%。业务总支出780万元,比上年增长205.88%;其中:国内财保403万元,人身保险377万元,分别增长102.51%和573.21%。 七、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教育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教育事业开始走出低谷。新建了县一中、二中、三中学生餐厅和宿舍楼。完成高家堡、白头里、李达窑、威东村标准化寄宿制小学改造工程,启动实施了董半川寄宿制小学建设工程。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选派部分校长外出挂职锻炼,组织部分教师参加了各级各类学习培训。择优录用大专院校毕业生68人,充实了教师队伍。与省教科院合作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取得了积极效果。推行了校长聘任制、教职工结构工资制等一系列改革。当年,县一中高考二本以上达线人数达87人,高一新生录取分数线比上年提高114分。 文化资源得到深度挖掘。新建成一批乡村宣传文化活动站室,全县基本形成了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室的格局。完成了杀虎口三个城门、宝宁寺和丁家窑云石堡的抢修工作。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部设立了汉白玉标志牌。完成了全国第四批和我省第三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申报工作。右卫镇被命名为“全省第一批旅游名镇”。组织开展了以“和谐文化进基层”为主题的送文化活动。深入开展了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举办了首届右玉风光摄影大赛和“百名摄影家聚焦右玉”活动。编撰出版了《右玉文化图志》、《典藏右玉》、《绿洲的言说》和《紫塞玉林》右玉风光摄影集。策划制作了挖掘和总结右玉精神的专题片《长风》。电视连续剧《西口长歌》完成拍摄。 医疗卫生事业扎实推进。县医院住院大楼基本竣工,中医院综合楼投入使用。10所乡镇卫生院恢复运营,并配置了部分新设备。杀虎口旅游区新建了卫生院,新城镇新建了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推进,参合人数达75273人,参合率达到85%,其中有两万多农民直接受益。计生优质服务工作扎实推进,长效节育措施稳步落实。 八、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保持低增长。据2008年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我县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均有所下降,分别为11.47%和5.8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88%。依此推算2008年全县总人口为111019人。其中:城镇人口为50024人,占全县人口比重的45%,乡村人口为60995人,占全县人口比重55%。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生活质量大有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31元,比上年增长1420元,增长18.2%,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516元,比上年增长441元,增长21.2%。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9692元,同比增长 25%。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城乡低保户补贴资金按照有关政策再度提高,并按期落实到个人。全年共发放低保金781万元,救助城乡大病对象594人,为全县3616户农村五保户、残疾人和特困户缴纳了新型合作医疗参合资金,使符合五保条件的1308人享受了五保待遇。同时,新建了右卫镇、威远镇、高家堡乡3所高标准中心敬老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