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上饶市德兴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9-06来源:上饶市德兴市统计局 点击:
德兴市统计局 2010-6-25 2009年是实施“十一五”计划的第四年,也是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影响最大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自身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江西省提出的“三保一弘扬”(即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和弘扬井冈山精神)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工作全局,狠抓各项三保工作落实,强基础,重民生,扩内需,增投资,积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努力化解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全市经济呈现了较为平稳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 “十一五”计划主要经济指标提前完成。经上饶市统计局核定,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实现77.13亿元(未完全包含德兴铜矿主业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1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46.33亿元,增长14.9%;第三产业增加值24.09亿元,增长10.7%。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23814元,比上年增长7.87%。经济结构继续改善。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8.8:61.74:29.46改变为8.7:60.07:31.23,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下降1.6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增加1.77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13.01亿元,增长18.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6亿元,增长4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9.59亿元,增长20.1%。农民人均纯收入5564元,净增427元,增长8.31%。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展顺利。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39.83亿元,同比增长15.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47%,拉动GDP增长2.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有着较大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67%,拉动GDP增长6.8个百分点。城市面貌不断改善,2009年城市化率达49.5%,比上年提高0.51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6.7个百分点,被授予“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工作先进市县”称号。全市综合竟争力加强。大交通建设全面启动,银泗一级公路建成通车,德昌高速正式启动并快速推进,成功争取京福高铁、九景衢铁路在德兴设站,并将乐德支线延伸线纳入国家铁路建设范围。德兴几代人追求的通高速、通火车梦想正加快变为现实。城市公交车的开通大大方便了市民的日常出行。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6.71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全市有各级龙头企业38家,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全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5家,总数达73家。 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6.81%,比上年提高1.36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继续保持较高水平,累计达80.16%,比上年减少13.2个百分点。税收收入总量在上饶市排名第2位。主要人均指标水平不断提高,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3814元;人均财政收入4018元,居上饶市第1位,增长17.35%;全市在岗职工(含德兴铜矿主业)平均工资达29228元,增长23.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64元,增长8.31%;全市人均年消费6047元,增长19.22%。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产业结构不优;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仍然依赖资源型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创业氛围不浓厚,民间投资不活跃,开放型经济发展不快,招商引资效果不明显;小城镇规划、建设与管理仍然滞后,统筹城乡和经济社会发展难度较大;群众诉求日益复杂,协调各方利益关系难度加大;个别行政部门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服务意识淡薄,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二、农业 农业经济稳步增长。积极落实强农惠农政策,通过“一卡通”发放农民种粮“四补贴”2170万元。2009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9.03万亩,比上年增长1.81%,其中稻谷播种面积25.78万亩,增长1.63%。油料种植面积5.74万亩,增长26.82%,其中:油菜播种面积达5.11万亩,增长31.35%。蔬菜种植面积3.69万亩,增长3.63%。粮食总产量10.82万吨,比上年增加2851吨,增长2.71%,其中稻谷产量10.09万吨,增长2.54%。全年出栏肉猪10.42万头,增长7.09%;年末生猪存栏7.78万头,下降17.85%。全年肉类总产量10053吨,增长1.95%,其中:猪肉产量8453吨,增长4.51%。油料总产量4135吨,增长16.15%。水产品产量7709吨,增长0.38%。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2009年全市共拥有38家农业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4家、上饶市级4家,产值在1亿元以上的有3家,百勤异VC钠有限公司被评为全省优秀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发展规范,全年新增38家,总数达77家。新增江西省著名商标1个,目前全市共有省级著名商标4个。农产品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出台了扶持油茶产业发展政策,新建高产油茶基地1万亩、低改3万亩。蔬菜基地已达1200亩。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实施了3个灌区改造、11座水库除险加固和37个农村安全饮水建设项目。新建农村沼气1800户,开工建设1000立方米大型沼气池2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0亩。全市农村非农户完成投资29539万元,同比增长142.3%。完成了村村通公路改造82.7公里。全年水利建设投入资金9019万元。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0.67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93千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7.52万千瓦特。 林业生产稳定发展。以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推进全市造林绿化进程,生态效应逐步显现。全年投资9700万元,共完成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面积6.53万亩,其中:山上造林4.8万亩,山下造林1.73万亩。获得“全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先进县(市)”荣誉称号。开展了总规模8806亩的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其中,油茶林新造面积950亩,毛竹低改6000亩,退耕还林补植补造1856亩。主要林产品产量有所减少,油茶籽产量1502吨,同比下降34.70%;油桐籽155吨,增长1.97%。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以村庄整治为切入点,从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而且能够短期见效,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入手,“三清”、“六改四普及”和“三绿化一处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全市51个新农村试点村共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816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资金414万元,上饶市财政资金71.55万元,市本级财政资金330.45万元。全年共完成完成了28个村庄规划,绿化种植树木4.9万株,农村道路硬化55公里,改水2909户,改厕2728户,建沼气池1800个,安装太阳能765户,安装路灯306盏,拆除空心房180幢。实施了农村清洁工程,新建垃圾处理中心7座、垃圾池1200多个。 受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外出务工人数有所减少。全市外出务工人为54259,下降1.79%,其中出省41019人,占全部外出务工人数的7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