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辽阳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7-02来源:辽阳市统计局 点击:
八、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2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 交通运输业持续增长。全年完成货运量6234万吨,比上年增长9.1%;货物周转量109.6亿吨公里,增长17.7%。全年完成客运量4082万人,比上年增长7.2%;旅客周转量17.2亿人公里,增长13.5%。 邮政通信业持续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5.2亿元,比上年增长30.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2亿元,增长22.0%;电信业务总量33.0亿元,增长31.0%。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29.9万户,增长52.1%;国际互联网用户数22.9万户,增长55.8%;集邮邮票完成186万枚,下降34.0%;特快专递业务完成35万笔,增长18.0%。 旅游业发展较快。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 127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7%。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1274.2万人次,增长23.7%;接待入境旅游者2.1万人次,增长16.5%,其中,外国人2.0万人次,港澳台同胞0.1万人次,分别增长16.5%和17.1%。旅游总收入107.5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06.7元,增长27.0%;旅游外汇收入1212万美元,增长20.4%。 九、市场价格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8%。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3.2%;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1.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下降2.8%;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8%;衣着类价格下降5.9%;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4.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5.6%;居住类价格上涨0.4%。 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4.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15.3%。 十、财政 财税收入较快增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8.0亿元,增长35.5%。地区全口径税收99.7亿元,增长52.9%。在各项税收中,营业税9.8亿元,增长40.8%;增值税30.7亿元,增长18.0%;企业所得税8.1亿元,增长22.6%。 财政支出向重点领域倾斜。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80.7亿元,比上年增长36.4%。其中,教育支出10.0亿元,增长20.1%;科学技术支出1.3亿元,增长82.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5亿元,增长31.8%;环境保护支出1.0亿元,增长48.8%;农林水事务支出5.7亿元,增长30.0%。 十一、金融和保险业 信贷规模进一步扩大。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98.3亿元,比年初增加151.9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68.8亿元;储蓄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75.3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19.1亿元,比年初增加97.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比年初减少13.1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95.9亿元。 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年保险保费收入16.1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财产险保险保费收入4.8亿元,增长14.4%;人寿保险保险保费收入11.3亿元,增长10.8%。支付各类赔款总额3.6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3.3亿元,增长69.3%;人寿保险赔付支出0.3亿元,与上年持平。 十二、教育科技和质量监督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幼儿园在园幼儿49290人。普通小学招生14252人,在校生103496人,毕业生20088人。初中学校招生20079人,在校生61678人,毕业生19476人。普通高中招生10224人,在校生25864人,毕业生9453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488人,在校生4799人,毕业生2367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6502人,在校生18918人,毕业生5627人。特殊教育招生12人,在校生181人。 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共取得科技成果28项,其中基础理论、软科学成果4项,应用技术成果24项。受理专利申请411件,下降30.0%。签订技术合同256项,增长148.0%;技术合同成交金额7900万元,增长100.0%。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取得成效。全年争创市名牌产品44个。年内对287家企业445批次产品开展定期检验,产品合格率99.3%。立案查处假冒伪劣案件319件,其中大要案5件。查处假冒伪劣商品标值285万元,端掉制假窝点17个,销毁假冒伪劣商品货值3.5万元。 十三、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艺术馆8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3个,电影放映单位2个。市专业剧团演出120场,其中下乡巡回演出90场。举办民间艺术展演、广场音乐会等群众文化活动150余项。农村电影放映6420场,放映场点746个,观众达110万人次。 年末有广播电台4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36%;电视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63%;有线电视用户14.9万户,比上年增长4.2%。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覆盖所有已通有线电视农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含诊所、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621个,其中医院51家。医疗床位数9684张,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5.3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8903人,其中医生3779人,每千人拥有医生2人。 竞技体育再创佳绩。辽阳代表团参加省年度比赛获奖牌数211枚,其中金牌84枚,银牌54枚,铜牌73枚,获总分2554分的好成绩。举办二次裁判员学习班,发展二级裁判员153名,三级裁判员40名。培训100名三级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 十四、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68元,比上年增加130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076元,比上年增加653元。 城乡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养老保险参保50.3万人,比上年增长3.5%。保险费征缴17.6亿元,增长14.2%,其中企业参保28.7万人,增长3.2%。12.5万名离退休人员全部按时足额领取了基本养老金,100%的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53.4万人,增长4.3%,其中市本级38.7万人,增长2.4%;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22.1万人,增长114.6%,其中市本级13.1万人,增长74.7%。 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3848张,收养各类人员1780人。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46个。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6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612.5万元。 十五、人口和劳动就业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83.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0.0万人,乡村人口103.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2193人,出生率6.65‰;死亡人口10067人,死亡率5.49‰;人口自然增长率1.16‰。 在岗职工工资稳步提高。城镇单位年末从业人员16.7万人,比上年减少7379人,下降4.2%;城镇在岗职工16.3万人,下降4.8%。按企、事、机关单位划分,企业单位从业人员10.4万人,在岗职工10.2万人;事业单位从业人员4.4万人,在岗职工4.3万人;机关单位从业人员1.9万人,在岗职工1.8万人。 城镇再就业工作进展顺利。城镇就业与再就业5.4万人,超过年初确定指标的108%,其中困难群体就业0.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累计有9.5万人领取了《再就业优惠证》,普惠制就业培训4.8万人。 十六、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功能提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道路总长度673.7公里,比上年增加14.8公里;道路面积832.3万平方米,增加19.3万平方米;人均城市道路面积0.88平方米,桥梁89座,防洪堤长度61公里,道路照明灯83.6千盏。 城市供水日综合生产能力90.1万立方米,供水总量1.7亿立方米。人均日生活用水量168.7升,比上年减少5.0升。城市用水普及率100%。城市排水管道长度688公里,增加16公里。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75.2%,比上年提高13.1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