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渭南市合阳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6-23来源:渭南市合阳县统计局 点击:
2009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围绕 “跨越发展、和谐奋进”这一主题,紧扣“三大三创四加快”等重点工作,积极实施“五县”战略目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综 合 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GDP)在第二次经济普查修正的基础上增长14.1%,达到32.8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7.18亿元,比上年增长6.9%;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8.0亿元,增长16.6%;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7.69亿元,增长15.7%。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1.8%、较上年下降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4.4%,上升4.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3.8%,下降1.7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7401元,较上年实际增加了1211元,增长19.6%。 地方财政收入达到6267万元,比2008年增长4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53亿元,增长43%;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3.83亿元,增长12.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9亿元,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34元,比上年增长25.2%;农民人均纯收入3007元,增长21%。 二、农 业 农村经济亮点纷呈。我县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3.80亿元,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7.1%。其中:农业产值10亿元,增长4.88%;林业产值0.33亿元,增长6.58%;牧业产值突破2亿元,增长21.15%;渔业产值0.21亿元,增长6.35%;服务业产值1.2亿元,增长0.84%。农业增加值达到7.18亿元,增长6.94%,高于全市平均增速0.44个百分点。 年末耕地总资源95.17万亩,常用耕地86.96万亩,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7.72万亩,复种指数上升为124%。粮食播种面积稳步上升,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全县粮食播种面积85.95万亩,较上年增加10.42万亩,增长13.8%。夏粮面积41.2万亩,增加2.73万亩,增长7.1%;秋粮面积44.74万亩,增加7.68万亩,增长20.7%。其中,小麦种植面积39.84万亩,增加2.96万亩;玉米42.63万亩,增加13.03万亩。棉花种植面积5.79万亩,减少8.41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52万亩,增加0.47万亩。 全年粮食总产、平均亩产分别为24.75万吨、288公斤,较上年分别增加了4.18万吨和16公斤,增长20.3%和5.9%。其中小麦总产8.12万吨,下降0.2%;玉米总产16.01万吨,增长42.8%。 经济作物生产“两降三增”。全年棉花总产0.52万吨,下降49.5%。烤烟总产0.03万吨,下降50.0%。油料总产0.17万吨,增长70%。蔬菜总产13.19万吨,增长312%。水果总产27.49万吨,增长47.4%,其中苹果总产25.17万吨,增长3.4%。 全年造林6.3万亩,比上年增长174%,全部为防护林。核桃产量85吨,增长6.3%。花椒产量650吨,增长8.3%。 畜牧业生产增长迅猛。全年出栏牛、羊分别为1563头、23462只,较上年分别增长5.25%、11.6%;出栏猪98442头,较上年增长114.9%。年末牛存栏为28657头,增长118.92%。其中奶牛存栏24132头,增长185.2%。猪存栏10.94万头,增长104.6%。羊存栏4.18万只,增长53.17%。家禽存栏37.2万只,增长23.7%。全年肉类总产7782吨,增长76.6 %。禽蛋产量3142吨,增长9.17%。奶产量32370吨,增长59.2%。 渔业生产基本平稳,蔬菜生产跨越提升。全县水产养殖面积4470亩(去年基数下调为3050亩),全年水产品产量2113吨。全年蔬菜总产突破13万吨大关,比上年增长3倍多,产值接近1.1亿元,增长44.85%。蔬菜面积达到7.36万亩,增加4.64万亩,增长1.7倍。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特色经济优势初步显现。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52个,积极争取中省现代苹果产业发展资金727万元,建成标准化示范园2万亩;积极争取省农业厅奶牛发展补助资金1200万元,落实澳洲奶牛3001头,建成奶牛养殖小区、机械化挤奶站各104个,其中皇甫庄浩大、城关百利等5个养殖小区和6个奶站顺利通过农业部标准化验收。合阳被列为省级奶牛小区标准化示范县、市级畜牧业发展重点县。29个重点产业突出、农民纯收入较高的示范村已申请上报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和家庄镇刘彦、王村镇西坡等8个村被列入全市百强村。 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争取扶贫互助资金255万元,确定了17个扶贫互助资金项目村。争取国家扶贫贴息资金150多万元,累计争取资金989万元,改造中低产田1.4万亩,发展膜下滴灌面积1000亩;投入移民搬迁财政资金350万元,对同家庄雷家咀、王家咀、新池北顺3个村进行扶贫搬迁。 全县农田机械装备水平较大提升。今年我县紧抓国家农机购置项目实施,争取国家资金800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2163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67台,玉米联合收割机47台,微耕机158台,旋耕机107部,施播机109部,还田机112部,挤奶机3台(套),铡草机61部,水产机械渔业增氧机95台(套),大棚卷帘机145台。农用机械总动力达24.38万千瓦。全年机耕面积67万亩,机耕率为77%;机播面积61.5万亩,机播率为70.7%;机收面积50.6万亩,机收率为58.2%。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38783吨,增长11.9%;农膜使用量767吨,增长49.2%;农药使用量280吨,下降7.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整体实力增强。全年全部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6.27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5.6亿元,增长13.9%;规模以下工业完成增加值0.67亿元,增长3.9%。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4.42亿元,增长46.63%;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2646万元,较上年增亏4512万元;实现税金8910万元,增长45.3%。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96.81%,较上年同期提高了11.7个百分点。七项效益指标呈“四升三降”态势,产品销售率由91.63%升至103.92%;总资产贡献率由3.50%升至4.97%;流动资金周转次数由1.88次升至2.97次;全员劳动生产率由73399元/人增至81727元/人。成本费用利润率由-4.82%降至-5.26%;资本保值增值率由114.82%降至78.10%;资产负债率(逆指标)由75.08%升至81.62%。 县域煤炭资源勘探、项目衔接、开工建设均取得历史性突破,煤炭企业累计完成投资8.1亿元,煤矿开工总设计能力提升至1200万吨/年。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春德焦化、天阳焦化、合镁矿业等企业相继落户。 全县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2710万元,比上年增长41.4%;工程结算收入8321万元,增长44.7%;实现利润307万元,增长87.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34.03万平方米,增长21.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为18.62万平方米,增长1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