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淮北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5-01来源:淮北市统计局 点击:
淮北市统计局 2010年4月 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淮北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加深蔓延的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年初既定的各项工作目标,着力解决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全市经济回升基础不断巩固,发展形势持续向好,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取得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大胜利。 一、 综合 经济发展企稳向好。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37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季度GDP累计增速稳步提高,经济呈现“下行—见底—企稳—回升”的运行轨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6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228.3亿元,增长12.7%;第三产业增加值107.9亿元,增长9.1%。三次产业结构为9.6:61.4:29;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与上年持平,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6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8096元(折合2650美元),比上年增加1437元(2008年GDP均为第二次经济普查调整后数据)。 图1 2008-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季度累计增长速度 ![]() 图2 2008-2009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 ![]() ![]() 表一: 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指 标 完成数 比上年增长(%) 生产总值 371.87 11.0 第一产业 35.64 5.9 第二产业 228.31 12.7 工业 207.21 13.0 建筑业 21.10 10.3 第三产业 107.93 9.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1.06 6.3 批发和零售业 22.25 14.3 住宿和餐饮业 7.16 17.8 金融业 10.39 13.6 房地产业 8.74 6.1 其他服务业 38.33 6.1 价格运行持续走低。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98.2%,与上年相比,一季度下降1.4%,上半年下降2%,前三季度下降2.2%,全年下降1.8%。八大类商品价格“三升五降”,食品、烟酒及用品、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三类商品价格分别上涨0.3%、1.3%和1.7%;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类价格分别下降8%、0.8%、2.3%、1.7%和5.1%。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下降1%;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7.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2.3%。 图3 2009年月度累计价格指数(以上年同期为100) ![]() 表二: 2009年价格指数 类 别 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98.2 食品 100.3 #粮食 108.6 油脂 81.6 肉禽及制品 89.0 水产品 102.4 鲜菜 119.4 烟酒及用品 101.3 衣着 92.0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99.2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1.7 交通和通讯 97.7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8.3 居住 94.9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99.0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92.3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 97.7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1811个,9878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年末全市从业人员110.3万人,比上年增加2.4万人。其中,第一产业40.5万人,减少2.4万人;第二产业36.4万人,增加3.4万人;第三产业33.4万人,增加1.4万人。年末城镇单位在岗职工20.4万人,比上年减少0.3万人。 非公经济较快发展。全年新增私营企业951户,新增从业人员9296人,新增注册资金16.7亿元;新增个体工商户11452户,新增从业人员12761人。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37.9亿元,增长11%,占GDP比重为37.1%,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资源型城市转型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快;民间投资不够活跃,非公经济发展不足,经济外向度偏低,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城乡居民增收长效机制尚需完善等。 二、 农业 农林牧渔业稳定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7%。其中农业总产值35.9亿元,增长3.5%;林业总产值1.1亿元,增长6.8%;牧业总产值18.9亿元,增长10.1%;渔业总产值2.9亿元,增长4.5%;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2亿元,增长2.4%。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427万亩;粮食生产连续六年创新高,总产量达到120.7万吨,比上年增收5万吨,增长4.3%,其中夏粮80.7万吨;油料产量10569吨,下降12.7%;棉花产量4053吨,下降33.1%。水果产量9.2万吨,蔬菜产量40万吨,分别增长6.5%和6.8%。全年新增造林1664公顷,新建完善农田林网8200公顷,新育苗105.3公顷,年末林木蓄积量24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16.64%,林木绿化率达到20.79%。全年猪、牛、羊、家禽分别出栏58.8万头、 0.9万头、47.2万只和1343万只,分别增长7.9%、10%、2.2%和6.9%。肉类总产量8万吨,增长10%;禽蛋产量39465吨,增长5%;奶类产量12161吨,增长2.4%。水产品产量24390吨,增长2.7%。年末全市生猪存栏35.4万头、牛10459头、羊28.7万只、家禽851万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