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甘孜州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4-14来源:甘孜州统计局 点击:
全州科技工作按照“突出重点、整合资源、强化服务、支撑发展”的工作思路,以科技富民推进行动和科普示范工程建设为抓手,加强农牧区科技工作,推进工业科技发展,促进社会科技进步,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全州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全年实施州级科技计划项目58项,投入应用技术研发资金187万元,比2008年增23%。 进一步推进中藏药材基地建设工作。全州累计培育中藏药材种源基地3100亩,通过对中藏药材的科学种植和科学管理,增加了农牧民收入。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州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提出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文化强州,不断提升文化服务和管理水平。 2009年末,全州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19个,公共图书馆3个,文化站202个,博物馆2个。全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22294万元,增长13.9 %。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积极实施 “富民安康”卫生工程。全州参加新农合的农牧民达739805人,参合率为93.3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人口覆盖率达100%;改造县级医院、中藏医院和麻风病医院12个,乡镇卫生院和保健院125个,新建村卫生室435个;切实加强了包虫病、结核病、传染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控工作。年末,全州拥有卫生机构572个,床位2943张;卫生技术人员4459人,其中,执业医师1241人,执业助理医师572人,注册护士769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9个,卫生技术人员319人;妇幼保健机构19个,执业医师和助理执业医师143人,注册护士60人;乡镇卫生院328个,执业医师和助理执业医师387人,注册护士195人。 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得到加强,节目内容日渐丰富,广播电视覆盖率持续提高。 在国家广电总局的鼎力支持、省广电局的全力筹备和我州的积极配合下,康巴语频道于2009年10月28日上星试播,结束了康巴语无上星节目的历史。 2009年末,甘孜州设州级广播电视台1个,县级广播电视台18个。有线电视网站19座,发展有线电视用户4.9万户。全州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85.11%和85.03%,分别比上年提高1.39个百分点、0.8个百分点。州广播电视台的数字化、网络化水平分别达92.5%和84%。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群众体育丰富多彩,竞技体育成绩喜人,体育产业发展良好。参加全省2009年青少年体育锦标赛摔跤、柔道、田径、拳击四个项目的比赛,荣获金牌8枚、银牌3枚、铜牌11枚、4-8名21个的好成绩。 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2009年,环境保护工作从环境质量、污染治理、生态甘孜建设、环境监管等方面着手,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围绕全州中心工作,积极推进各项工作,狠抓污染减排,加强生态保护,推进生态甘孜建设。 全州主要污染物氨氮、二氧化硫分别控制在1000吨、5000吨内,削减化学需氧量230吨,圆满完成我州总量控制及减排任务。 年内,完成省限期治理和州民生工程的4家工业企业和2家畜禽养殖企业的污染源综合整治工作。4家工矿企业中的四川鲸渤硅业有限公司、甘孜州新华星硅业有限公司和泸定县鑫茂矿业有限公司治污设施已通过验收;巴塘县夏塞银业责任有限公司自然停产。2家规模化畜禽养殖限期治理企业—康定县姑咱镇浸水村仔猪养殖大户和泸定县杵泥乡联合村科技示范仔猪繁育基地污染治理设施通过验收。 经省统计局初步核定,2009年全州单位GDP能耗下降5.30%,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5.80%。 安全生产继续保持较好态势。2009年,全州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72件,死亡75人,受伤118人,经济损失1778.73万元。死亡人数比年初省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少26人,占控制指标的74.26%。与去年同比,事故起数减少87起,下降33.59%;死亡人数减少1人,下降1.32%;受伤人数减少63人,下降34.81%;经济损失增加953.63万元,上升115.57%。 全年全州发生1起重大安全事故,一次 死亡10人;发生4起较大安全事故,死亡17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小于前三年平均数;亿元GDP生产事故死亡率为0.73,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死亡率1.71、万车死亡率10.79,三项指标都小于省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 十一、人口 年末,全州户籍人口102.32万人,比上年增加3.19万人,增加3.2%。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56‰。 户籍人口中,男性51.74万人,女性50.58万人,人口性别比(女性=100)为102.23;非农业人口16.37万人,农业人口85.95万人。 户籍人口中,藏族82.31万人,占80.4%;汉族16.2万人,占15.9%;彝族3.11万人,占3.0%;其它民族0.67万人,占0.7%。 按常住人口测算,全州城镇化率为19.02%,比上年提高0.12个百分点。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增长额是改革开放以来增加最多的一年。全州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3727元,增长1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203元,比去年增加1732元,增长15.1%,加快2.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达9049元,比上年增加1065元,增长11.77%,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5.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29元,比上年增加303元,增长15.7%,增速实现连续7年超过1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882.38元,增长12.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62.2%。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893人,下岗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总数及困难对象再就业768人,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达1591人,就业率为83.91%。加强农民工培训,在岗培训9638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3.59万人次。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目标以内。 74060名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253135名困难群众享受城乡低保,31.21万人次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9058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4164户住房困难居民搬进廉租房或享受住房租赁补贴,1519户农村住房困难户改善居住条件。148个牧民定居点、11322户牧民住房动工,9234户牧民搬入新居,“帐篷新生活行动”全面完成。 全年争取落实到位各类扶贫资金37250万元,较去年增加3000余万元。以实施重大扶贫民生工程项目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全州贫困人口扶持力度,全州各类扶贫项目覆盖20多万贫困农牧民受益,近6.5万贫困人口得到有效扶持,向18.6万特困农牧民发放救助资金1亿多元。全年实施新村建设59个。大力整合各类扶贫开发项目,全面促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农牧民行路难、饮水难、照明难、灌溉难等问题得到进一步有效缓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