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广元市青川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4-08来源:广元市青川县统计局 点击:
青川县统计局 2008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众志成城,竭力战胜低温雨雪冰冻、“5.12”汶川特大地震、金融风暴等历史罕见灾害。夺取了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阶段性胜利,全县经济在遭受重创后逐步复苏。 一、综 合 经济发展开局良好,地震后直线下滑。第一季度经济增长15.8%,创历史新高。地震后经济迅速下滑,第二季度下降到17.4%。第三季度下降到19%。全年下降22%。全年全县生产总值(GDP)实现114518万元,总量比上年减少23307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923万元,下降37.5%;第二产业增加值30850万元,下降24.8%;第三产业增加值42745万元,下降1.3%。人均GDP5299元。 产业结构变动较大,城镇化水平降低。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41.2:28.4:30.4变为35.7:26.9:37.4。第一产业下降5.5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7个百分点。 地震后部分居民搬离原居住地,城镇化水平有所下降,年末城镇化率20.1%,比上年降低1.2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发展严重受影响。现有个体户14180户,比上年少 1849户;在震后恢复重建建材产业的带动下,全县私营企业进一步增多,达到320户,比上年增加73户。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56172万元,下降17.6%,增长速度比上年回落40.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10026万元,下降33.6%;第二产业26558万元,下降22.0%;第三产业19588万元,下降0.5%。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为49.1%。 二、农 业 2008年,因雨雪冰冻灾害和“5.12”特大地震灾害影响,全县农村经济发展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种植业主要产品产量减少。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2414公顷,与上年持平;全年粮食81064吨,减产25855吨;小春粮食17953吨,减产9561吨;大春粮食63111吨,减产16294吨。主要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及产量分别为:药材1748公顷,产量2898吨,比去年下降24.6%。油料作物播种面积5825公顷,增加670公顷,产量4976吨,减产18.3%;蔬菜种植面积2529公顷,增加830公顷,产量37929吨,减产35.8%,其中食用菌产量1882吨,比上年减产24.6%。12.8万亩茶叶产业带基本形成,但因为震后采摘及加工不及时,产量减少近一半。 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单位:吨) 项 目 2008年 2007年 ±% 粮食 81064 106919 -24.2 其中:水稻 8198 10755 -23.8 小麦 11225 17640 -36.4 玉米 46362 57998 -20.1 油料 4976 6094 -18.3 其中:油菜籽 3914 4710 -16.9 花生 1062 1384 -23.3 木耳 836 1056 -20.8 香菇 701 815 -14.0 茶叶 685 1354 -49.4 水果 7485 8300 -9.8 天麻 650 856 -24.1 养殖业受损明显。生猪出栏183381头,下降28%;羊出栏25364只,下降24.4%;家禽出栏826431只,下降59.53%。肉类总产量15389吨,下降49.6%;禽蛋产量1751吨,下降42.5%;蜂蜜产量135吨,下降3.6%;蚕茧产量100吨,下降28.6%。水产品产量10500吨,下降12.5%。 林业生产放缓。年初继续推进山区林业综合开发,大力发展森林产业,林业发展势头良好。地震后大量林木损毁,林业发展放缓,林产品产量减少,其中核桃2586吨,减产467吨;油桐籽1160吨,减产174吨。 农业生产条件未得到有效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6.72万千瓦,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473台、 1.47万千瓦,均比上年略有下降;农用运输车523辆,新增23辆;各类拖拉机1119台,新增233台。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4607吨、农药施用量85吨、农用塑料薄膜308吨,均有所减少;随着震后恢复重建的强力推进,农村用电量达到2147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加355万千万小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企业发展受重创。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工业经济呈现出强劲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1—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7%。在特大地震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县工业严重受损,实现增加值18844万元,下降29.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701万元,下降33.3%,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4380万元,下降17.6%。 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下降。实现销售收入43342万元,下降28.7 %;利润总额371万元,下降75.7% ;资产负债率34.1%,提高10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4.72次,放慢0.44次;产品销售率96.7%,下降0.6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38.17,回落11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下降。全部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2006万元,比上年下降16.2%,全县仅有的2户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本年度无经营业务收入。 四、固定资产投资 在震后恢复重建项目的推动下,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9191万元,比上年增长54.2%。总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73652万元,增长35.1%;更新改造投资18495万元,增长36.2%;其他投资6987万元,下降24.69%;农户投资40057万元,增长192.39%。投资50万元以上项目中,第一产业投资25814万元,增长48.9%;第二产业投资28875万元,增长9.2 %;第三产业投资84502万元,增长81.75%。全年投资规模上500万元的项目74个,建成投产的项目40个。 五、贸易、旅游业 在建材市场的带动下,消费品市场止滑回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3152万元,比上年增长2.6%。综合物流中心顺利开工建设,“万村千户”市场工程深入推进,“家电下乡”活动深入开展。显现出止滑回升的良好势头。分地区看,县级零售额23071万元,增长19.6%;县以下零售额20081万元,下降11.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零售额989万元,下降14%;集体经济零售额51万元,下降26.1%;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39122.3万元,增长5.6%;股份制及其它经济零售额2990万元,下降21.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业33596万元,增长9%;住宿餐饮业6625万元,下降 12.3%。其他行业2931万元, 下降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