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上饶市德兴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4-04来源:上饶市德兴市统计局 点击:
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确保了公共财政政策的实施。2008年,财政综合职能作用充分发挥,财政支出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教育、科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公共事业经费投入优先保障,促进了社会公共事业的全面发展。全年累计财政支出首次突破10亿元,达103981万元,较上年增支27340万元,增长35.7%,其中:一般预算支出90610万元,较上年增支26082万元,增长40.4%。重点领域投入加大,其中教育、科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农林水事务支出分别完成13574万元、1469万元、8827万元、5633万元和15030万元,较上年分别增支3002万元、812万元、1318万元、2693万元和5764万元,分别增长28.4%、123.6%、17.6%、91.6%和62.2%。一般预算支出增量为历年之最,充分体现了积极财政政策。全年拨付六十项公共政策资金累计达8804.28万元(其中本级配套资金1911.74万元),比上年增长35.46%。其中:累计拨付生活住房和残疾人事业3110.36万元、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累计拨付2003.01万元、国民教育累计拨付1816.42万元。重点工程建设资金得到有效保障,全年累计投入1.2亿元用于城市女儿路、沿河北路、铜都大道银泗段、饶守坤公园和古银址等基础设施项目,推动了市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金融业运行总体平稳。2008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7.43亿元,比年初增加8.06亿元,增长20.46%,其中企业存款5.76亿元,增长14.5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5.23亿元,增加4.34亿元,同比增长14.04%。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1.39亿元,比上年增加0.33亿元,增长4.70%。金融机构对短期贷款投放力度加大,年末短期贷款比年初增加2.9亿元,同比增长23.98%。全年现金支出98.65亿元,增长6.7%;现金净投放2.18亿元,比上年增长102.5%。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2008年全市实现保费收入7639万元,增长14.3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105万元,下降33.55%,出现了负增长;人寿险保费收入5019.4万元,增长30.17%,增长幅度远远高于财产险。 八、教育、文化 教育事业进展顺利。城乡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中小学教学仪器装备日益完善,全市政策范围内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免除工作全面完成,全市农村学生学杂费免除率春、秋两季均达到100%。全市共有中小学校87所,其中:中学22所,小学65所。在校学生39524人,其中:中学生14287人,小学生25237人。幼儿园达标率保持稳定,全市有达标幼儿园60所,在园幼儿8247人。 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全市共有专任教师2498人,其中:拥有中学一级以上职称711人,其中女性212人;小学一级以上职称1247人,其中女性636人。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免学杂费政策,免学杂费人数达3.42万人,完成率100%。为积极筹措贫困学生受援救助资金,2008年全市享受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政策人数为2986人,享受资金131万元。教学质量保持稳定,高考升学率达70.64%。 文化建设进一步繁荣。继续实施“德兴十大”的评选工作,重点举办了“德兴十大民间代表人物”的评选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德兴民间文化,集中开展文化、卫生、科技部门的“文化三下乡”活动,共送图书6000册,科普知识资料10.6万余份,送戏下乡50余场。全年共有2000余条新闻稿件被中央、省、上饶市主要新闻媒体刊播,其中:400余条被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录用。广播覆盖人口达30.05万人,覆盖率达94.1%,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8.6%。全市拥有市级图书馆1座,图书藏书8万册。 九、卫生、科技 卫生事业取得新进展。恢复中医院全民所有制性质,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发放公共服务券5.3万张,改建乡镇卫生院2个、村卫生所40个,公共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3.7万人和5.3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正式启动,共筹集资金1607万元,医疗基金使用率为85.2%,参合人数共15.94万人,参合率达到86.09%。全市拥有机构数360家,拥有注册执业医师317人,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数达0.98人。拥有病床744张,每千人口病床2.31张。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7.79‰,妇女住院分娩率逐年提高,达98.75%。 科技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大力发展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共建立了70个科技示范服务基地。争取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个;全年实施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3个,上饶市科技计划项目18个,共争取发展资金664万元。全市拥有4家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贸易机构6家。 十、人口、民政 人口总量平缓增长。根据人口抽样调查,全市年末常住人口为322716人,比上年增长0.76%。年平均常住人口321506人,比上年增长0.69%。全市人口出生率13.42‰,死亡率5.75‰,自然增长率7.67‰。年末户籍总人口314683人,其中农业人口189829人。在人性化的计划生育政策指导下,计划生育率达92.6%以上,连续五年保持“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市”称号。 民政工作加速发展。全市共划1街5镇6乡82个村委会27个居委会。全年共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2154万元(其中城市1437万元,农村717万元)。全市城乡有9583个困难群众(其中城市1093人,农村8490人)得到了医疗救助。建立了临时救助制度,全年共救助城乡困难群众35人,发放临时救助资金7万元。启动了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制度,全年共资助新(重)建50户,维修困难群众住房56户。全年办理结婚登记2803对,协议离婚585对。完成了第七届村(居)委换届选举工作。殡葬习俗逐渐改变,全年完成遗体火化1581具,连续五年火化率达100%。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整治力度加大。围绕节能减排目标,开工建设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淘汰关停污染严重的企业,污染城区多年的原308厂已完成异地搬迁改造,城区环境得到有效改善。2008年工业污染治理施工项目17个,共投资1345万元。全年工业废水排放量2914万吨,达标率为95.1%。工业烟尘排放量696吨,达标率99.9%;粉尘排放量130吨,达标率为99.01%。工业用水总量为16541万吨,其中重复用水量达到12540万吨,占总量的75.8%,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十二、人民生活、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2008年全市全部在岗职工工资总额70790万元,比上年增长5.45%,其中国有64276.3万元。全市全部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5797元,比上年增长13.91%,其中,国有职工年平均工资28517元,增长16.03%。市属在岗职工(剔除德兴铜矿主业)年平均工资20223元,增长21.06%。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137元,保持了良好的增势,比上年增长11.5%,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