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九江市瑞昌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4-27来源:九江市瑞昌市统计局 点击:
瑞昌市统计局 2009年,是瑞昌市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受考验最为严峻的一年;也是经济取得较快、健康发展的一年;是大力实施“强工兴城”战略,启动项目最多、财政投入最大的一年;是不断深化改革、改善民生,全面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年;是全市上下喜迎撤县设市二十周年,向心力、凝聚力和干事创业热情空前高涨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积极应对、鼓足干劲、奋发有为,深入贯彻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一系列举措,推动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全面进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亿元,达到521050万元,同比增长15%;其中一产74035万元,增长8.6%;二产341853万元,增长14.9%;三产105162万元,增长19.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4:64.2:20.4调整为14.2:65.6:20.2。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406742万元,占GDP的78.1%,增长21.4%。其中第一产业25172万元,占一产增加值的34.0%,增长12.2%;第二产业322335万元,占二产增加值的94.3%,增长21.1%;第三产业59235万元,占三产增加值的56.3%,增长27.5%。 全市2009年末从业人员227289人,其中第一产业61917人,第二产业81822人,第三产业83550人。年末私营企业1095户,个体工商户8647户。 二、农业 一年来,瑞昌市全面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注重农村面貌改善,加大农业投入,增加农民收入,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农业生产形势喜人。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40780亩,粮食总产量80033吨,实现了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油菜种植面积166245亩,被农业部列为万亩油菜示范县,获江西省油料生产先进县称号;生猪出栏32万头,南义、横港、范镇、桂林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建设进程加快;小龙虾养殖面积3.8万亩,产业发展经验被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水梨种植面积3.5万亩,增长21.9%。落实农机购置补贴211万元,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机耕、机收水平分别达到62%和53%。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按照“发展为先、富民为本、文明同步、整体和谐”思路,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115个新农村建设点改水、改厕、改房、改路全面完成,整村推进、新能源利用成为最大亮点,综合成绩继续位居九江市前列。完成农村水泥路面硬化改造270公里,成为全省率先实现行政村全部通水泥路的县(市),投资500万元的红旗、龙源、大壤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完成,投资2000万元的高泉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体基本完成,投资3000万元的横港、石门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经启动。争取国家投资,完成范镇桂林土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596亩。 农村面貌不断改观。新农村建设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上,“家庭和睦、邻里和谐、诚信友爱、崇尚礼德”已蔚然成风。财政投入45万元,支持三个乡镇新建办公楼;整合各类资金7200万元,大力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完成造林面积近7万亩;万亩生物防火隔离带发挥重要作用,森林防火十年来首次获得上级表彰;投资100万元,扎实推进城乡结合部、乡镇集镇、378个新农村建设点和交通要道垃圾无害化处理,农村卫生状况明显改善,被评为全省农村生态建设先进县(市)。 三、工业和建筑业 瑞昌市加快园区建设,工业快速发展,全年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总数达到96家,位居九江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达1042605万元,增长23.6%,完成增加值300490万元,增长18.8%,占GDP比重继续保持在60%以上。 重点企业增势强劲。投资9亿元的亚泥四期生产线进展顺利,投资1.45亿元的江联沿江舾装码头建成并投入使用,投资2.6亿元的武山铜矿二期技改项目全面竣工。四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86.4亿元,同比增长20%,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2.4%; 工业效益稳步提高。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54673万元,增长26.7%;利润总额71800万元,增长34.7%;利税100773万元,增长33.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05.9%,比上年提高12.9个百分点。 园区建设扎实推进。开展园区“闲置土地、闲置厂房”专项清理,收回企业闲置厂房占地350亩,收回闲置土地827.9亩;全年新增厂房4万平方米,入园企业累计140家,投产企业115家,经济总量继续位居九江市县级园区前列。码头工业城“三路一渠”工程全面竣工并通过审计验收,公用港口规划基本完成。 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6426万元,同比增长21.0%。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5033万元,增长22.8%,实现利润398万元,税金总额900万元,施工房屋面积37.5万平方米,竣工房屋建筑面积22.5万平方米,从业人员1749人。 四、投资和对外经济 投资持续高续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平稳加快增长态势,房地产开发和工业投资继续引领投资增长,基础建设投资成为城区投资亮点,民间投资依然活跃,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是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加快增长,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突破60亿元,达638439万元,同比增长51.5%,增速比上年提高11.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以上完成投资628148万元,增长49.2%,增速比上年提高7.4个百分点。 二是工业和房地产引领投资增长,在城镇以上投资中,工业完成投资474907万元,增长33.1%,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70083万元,增长65.6%,分别是占城镇以上投资的比重分别达到了74.6%和11.0%。 从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完成投资53亿元,港澳台商企业完成投资9亿元,外商企业完成投资1.6亿元,分别增长39.2%、243.6%、20.9%。 重大项目取得突破。全市上下招商氛围浓厚,招商项目取得新的突破。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5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个,5—10亿元项目3个,投资28亿元的亚泥五六期、投资20亿元的诚坤造纸、投资6亿元的凌珂针织、投资5亿元的蔡氏造纸设备制造、投资3.37亿元的武山铜矿尾砂库等重大项目纷纷落户。全年引进外资3413万美元,其中外汇3133万美元,居九江市第三位;外贸出口完成2089万美元,同比增长14%。 五、物价和贸易 消费市场持续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812万元,增长24.9%,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89357万元,增长28.2%;农村消费品零售额82455万元,增长24.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3330万元,增长17.4%,餐饮业27751万元,增长4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