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淮安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4-22来源:淮安市统计局 点击:
淮安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淮安调查队 2010年3月30日 2009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决策部署,强力推进“五大建设”,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 合 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21.7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0.97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541.48亿元,增长16.5%;第三产业增加值409.30亿元,增长15.8%。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33万元,比上年增长14.7%。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16.1:47.6:36.3调整为15.2:48.3:36.5。 物价总水平稳中略降。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9%。食品类价格上涨2.9%,其中粮食上涨10.4%、油脂类下降22.0%、水产品下降8.4%、鲜菜上涨37.3%;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2.2%;衣着类价格下降5.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下降1.3%;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下降2.8%;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2.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2.1%;居住类价格下降4.2%。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01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33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3%。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8.32万人,农村劳动力培训7.25万人。 二、农林牧渔和水利业 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粮食连续六年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 440.70万吨,比上年增加15.96万吨,增长3.8 %。其中夏粮170.76万吨,增长3.8 %;秋粮269.94万吨,增长3.7 %。农作物种植结构有所调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966.86万亩,比上年增加15.61万亩;棉花面积为0.75万亩,减少0.21万亩;油料面积60.22万亩,增加0.1万亩;蔬菜面积119.61万亩,增加5.82万亩。林牧渔业稳定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3.58万亩,年末实有林地面积312.37万亩,比上年增长4.3%。全年肉类总产量28.10万吨,比上年增长7.1%,其中猪牛羊肉产量18.62万吨,增长5.4 %;禽肉产量8.62万吨,增长5.7 %。禽蛋总产量12.01万吨,下降0.5 %。牛奶总产量4.38万吨,下降2.2%。全年水产品总产量24.71万吨,下降5.1%。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56.1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8.69万亩。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371.91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6.9 %。 水利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1.58亿元。南水北调淮阴三站、里运河清淤等水利工程顺利完成。疏浚县乡河道313条,整治392个村的1829个村庄河塘,实施渠南5期等6个灌区项目,兴建防渗渠道174公里,新建及改造机电泵站163座。开工建设西郊泵站、运河泵站改造以及越河泵站拆建等工程。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14.54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工业增加值59.10亿元,增长4.9%;集体工业增加值9.84亿元,增长17.9%;股份制工业增加值233.23亿元,增长18.0%;外商港澳台投资工业增加值61.17亿元,增长19.0%。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96.28亿元,增长7.4%。全年工业用电71.2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1%。 企业效益逐步回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588.21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实现利税171.97亿元,增长25.6%,其中利润74.42亿元,增长27.4%。企业亏损面9.2%,比上年下降8.0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2.72亿元,下降79.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45.27,比上年提高16.3个百分点。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市总承包、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建筑业产值474.86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其中,建筑工程产值455.64亿元,增长23.4%;安装工程产值17.21亿元,增长8.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531.6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421.69万平方米,下降9.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完成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745.58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其中,城镇投资682.95亿元,比上年增长31.8%,城镇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82.15亿元,增长31.6%;农村投资62.64亿元,增长39.0%。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14.19亿元,增长37.8%;第二产业投资366.22亿元,增长30.1%,其中工业投资360.12亿元,增长33.1%;第三产业投资365.18亿元,增长34.6%。 商品房市场销售快速增长。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531.3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1.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73.51万平方米,增长99.8%。商品房销售额154.81亿元,比上年增长119.7%;其中住宅销售额132.93亿元,增长120.8%。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45亿元,公、铁、水、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综合性交通运输体系逐步完善。建成涟水机场主体工程和城南汽车客运站,盐河航道整治工程提前开工建设;205国道、325省道等干线公路建设加快推进;宿淮铁路完成前期拆迁并开工建设,淮扬镇铁路、淮连铁路前期工作稳步推进。 五、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完成城建投资261亿元,实施了七大类515个项目,已竣工或工程主体基本完成项目328个。建成了天津路大运河桥、越河路、枚皋中路、人防051工程、市法院大楼、鼎立大酒店、国信大酒店、中鑫商务广场、淮州中学新校区等项目,快速推进万达广场、新亚国际购物广场等项目,加快建设淮海中心商业区、水渡口中央商务区,以及清河新区、楚州新区、清浦城南新区、市经济开发区新区等功能片区,集聚效应日益增强,城市功能逐步提升。 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创新物业管理体制,不断构建和谐社区,我市物业管理与社区服务项目被国家住建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探索建立共有产权住房保障模式,解决了一批中低收入群众住房问题。着力打造最佳人居环境,提升淮安美誉度和知名度,亿力未来城、康居花园保障性住房两个项目被纳入国家康居示范工程;我市与厦门、杭州、大连等一起被台湾居民评为“中国大陆最想居住的十大城市之一”。 特色城市化进程加快。紧紧围绕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以“构筑大交通、培育大产业、发展大流通、繁荣大文化、开发大旅游”为抓手,全力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历史古城、文化名城、生态水城”的城市特色进一步彰显。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城市化水平43.1%,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10平方公里,新增公共绿地240万平方米。人口突破110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