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南阳市卧龙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4-07来源:南阳市卧龙区统计局 点击:
2002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年初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区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积极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区内外环境的新变化,以调整结构、深化改革、加快开放、优化环境等各项措施为着力点,努力克服有效需求不足,自然灾害严重等不利因素,全区经济保持稳定发展态势,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与此同时,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呈现稳步协调发展态势。2002年,在国家、省市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作用和全区经济结构调整的稳步推进影响下,经济增长呈现进一步回升态势。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3.4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62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13.75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10.06亿元,增长9.6%。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日以显现,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9.1:41.3:29.6变化为28.8:41.1:30.1,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份额中的比重上升了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影响经济加速增长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仍需加强和改善,消费需求仍显不足,出口规模较小,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城乡居民收入总体水平偏低。 二、农业 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产品品种、品质和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区优质小麦种植面积11.7万亩,脱毒红薯种植面积8万亩,蔬菜种植面积23.9万亩,花卉3480亩,小辣椒33210亩,芦笋2490亩,双孢菇10万平方米,花生、药材、牧草等种植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大,农产品加工项目正在发展,一批种养基地正在实施。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56.57千公顷,增扩0.4%,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5.41千公顷。 种植业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情况下取得了好收成。夏季粮食生产受到了多雨、低温、病虫等多种灾害侵袭,夏粮产量109740吨,下降9.1%;秋季在不利条件下,实现了“以秋补夏”,秋粮产量123704吨,增长10.3%。全年粮食总产量233444吨,比上年增长0.2%。油料产量34440吨,增长8.1%。棉花受价格和面积影响,产量6636吨,下降25.8%。蔬菜总产量574500吨,增长1.6%。水果总产量10270吨,增长5%。主要农产品产量见附表: 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产量 单位 2002年 比上年增长(+-%) 粮 食 吨 233444 0.2 #夏 粮 吨 109740 -9.1 秋 粮 吨 123704 10.3 油 料 吨 34440 8.1 棉 花 吨 6636 -25.8 蔬 菜 吨 574500 1.6 水 果 吨 10270 5.0 肉 类 吨 39636 4.8 禽 蛋 吨 34200 3.1 水产品 吨 2563 11.3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通过持续的结构调整、品种优化,以奶牛养殖为特色,瘦型生猪、肉牛、禽肉、禽蛋生产快速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39636吨,增长4.8%;禽蛋产量34200吨,增长3.0%;水产品产量2563吨,增长11.3%,奶类产量50846吨,增长54.7%。年末牲畜存栏8.47万头,下降3.9%;生猪存栏31.82万头,增长0.5%;羊存栏11.70万只,增长4.3%;家禽存栏542.75万只,增长1.4%。 造林绿化工作持续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00公顷,比上年增长117.4%;植树造林184万株;全年6万亩退耕还林项目进展良好;幼林抚育实际面积2800公顷,比上年增长23.9%。林业资源的管理、保护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继续改善。年末全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3.03万千瓦,增长3.4%;农用拖拉机0.79万台,比上年增长3.9%;农用运输车0.42万辆,比上年增长0.8%;全年农村用电量7077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5.1%;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量)2.84万吨,比上年增长1.9%;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0.55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3%,占全部耕地面积的比重为56.7%,其中旱涝保收田面积19.57千公顷,增长1.4%。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2年,工业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工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继续得到改善,实现了工业生产和效益同步增长。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23358万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完成增加值30915万元,增长14.9%。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增加值761万元,下降30%;集体工业增加值20674万元,增长8.1%;股份制工业增加值1203万元,增长25.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增加值3299万元,增长31.8%。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4326万元,增长11.5%;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6589万元,增长18%。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一定进展。2002年工业企业中那些运行成本高、技术严重落后、市场竞争力不强的产品得到改造或转产,那些技术等级低、污染严重的企业遭到淘汰。同时,具有市场前景和竞争力的企业发展较快,特别是与宁西铁路修建、城市建设相关的企业发展最快。产品创新也是推动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全年工业新产品产值5897万元,新产品产值增长率85.6%。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附表: 2002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品 种 单 位 2002年 比上年增长(+-%) 配混合饲料 吨 51506 31.6 乳制品 吨 135 -23.3 化纤纱 吨 165 -35 化纤布 万米 400 -4 润滑油 吨 426 -37.9 油漆 吨 13700 -2.3 水泥 万吨 12.2 221.1 民用锁 万把 82.9 15.1 起重设备 吨 562.7 1.2 企业改革不断深化。2002年全区重点抓了工业企业的改革,使我区工业更具竞争力和发展后劲。蒲山矿业公司实行经理竞聘上岗,长期亏损和管理混乱得到根治,生产和效益大增;滨河水泥厂长期开工不足,实行租赁经营后,焕发出新的生机;福来石化公司采取股权置换,实现了稳定发展;天华制药公司实行封闭贷款运行,激发了企业活力;仲景制药厂实现了规范化运作,效益大幅增长。 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区规模以上工业通过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经济效益达到了近年来最好水平。2002年完成产品销售收入93093万元,增长15.4%;实现利税5784万元,增长22%,其中,利润3910万元,增长13.6%;亏损企业比上年减亏2户,全部实现无亏运营;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12.65%,同比提高7.6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如附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