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湖南省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4-06来源:湖南省统计局 点击:
湖南省统计局 2010年4月6日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省委、省政府全面分析、准确判断、果断决策、从容应对,领导全省人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国家扩内需保增长一揽子计划,结合湖南实际,创造性地统筹做好“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强基础”的各项工作,全省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2930.69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69.67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5682.19亿元,增长18.9%;第三产业增加值5278.83亿元,增长11.0%。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226元,增长13.1%。 新型工业化推进成效明显。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2%,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3%。省级及以上园区工业增加值1443.19亿元,增长19.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4.0%,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高加工度行业增加值1280.43亿元,增长29.6%,比规模工业平均水平快9.1个百分点;高技术行业实现增加值188.69亿元,增长22.5%,比规模工业平均水平快2.0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1510.18亿元,增长13.9%,比规模工业平均水平慢6.6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5.5%,比上年降低4.4个百分点。全省规模工业新产品产值1380.85亿元,增长14.7%。生产性服务业支撑作用较强,实现增加值2339.63亿元,增长11.9%,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2%,拉动经济增长2.2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全省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5.2:43.9:40.9,其中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分别提高0.4个和0.8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7099.20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9%;增长15.1%,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非公有制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2451.77亿元,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57.7%,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增长27.1%,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长株潭三市通信实现并网升位、同城收费,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核心增长极日益突出。初步核算,长株潭三市生产总值5506.71亿元,增长14.5%;“3+5”地区生产总值10347.52亿元,增长14.0%。大湘西地区开发加快,实现生产总值1696.4亿元,增长13.0%。湘南地区实现生产总值2629.59亿元,增长14.9%,成为区域发展的新亮点。 民生有新改善。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0.32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100%,城镇登记失业率4.25%,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就业援助15.69万户,洞庭湖区无房专业捕捞渔民安居2332户。建设乡镇卫生院431所,改扩建乡镇敬老院240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试点县市达55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补偿率41.44%,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发放到位率100%,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发放到位率100%,均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城乡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分别达到137元和47元,分别超过目标任务27元和2元。免费送戏下乡6746场,超过计划746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社会大局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外需低迷、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民间投资跟进较慢、农民增收较难、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等。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全省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3.5%,实现连续6年增产。油料作物产量增长34.0%;蔬菜产量增长10.3%;棉花种植面积减少12.3%,产量减少2.2%;烟叶产量增长12.7%。肉类总产量增长4.7%。其中,牛肉产量增长6.7%,羊肉产量增长0.8%,禽肉产量增长7.6%。禽蛋产量增长5.2%;牛奶产量增长2%。水产养殖面积增长3.4%,水产品产量增长5.6%。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4.8万家,增长2.3%,实现销售收入2560亿元。315家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销售收入1500亿元,增长25.5%;实现利润55.8亿元,增长14.8%。农业休闲企业经营收入47亿元,增长23.7%。农民专业合作组织9275个,增长10.3%;合作组织成员140万户。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提高。全省农村固定资产投资815.26亿元,增长24.6%。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262.62亿元,增长23.6%。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3.9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1.9千公顷,分别增长64%和36%。农村用电量86.61亿千瓦时,增长6.3%。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352.64万千瓦,增长7.9%。 新农村建设有新进展。全省改造县乡公路2639公里,新建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19653公里。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100个,新建农村沼气池17.41万口。解决了316.39万人的饮水困难及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增通电话自然村1834个;新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示范点854个,实现互联网宽带上网行政村2057个。全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不含本乡镇)1210万人,实现在外务工收入670亿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加快发展。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4814.40亿元,比上年增长18.5%,比上年加快2.5个百分点。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4250.06亿元,增长20.5%,比上年加快2.1个百分点。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1394.52亿元,增长19.6%;重工业增加值2855.54亿元,增长20.9%。规模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8.44%。全省规模工业38个大类行业中,生产增长贡献率居前5位的专用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7.1%、28.7%、29.8%、16.8%和33.4%,合计拉动规模工业增长8.4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达41.0%。 ![]() 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全省统计的主要工业产品中,混凝土机械产量增长68.1%,精制食用植物油增长59.0%,大米增长28.1%,农用化肥增长27.3%,变压器增长25.1%,水泥增长23.2%,原煤增长20.4%,发电量增长16.3%,汽车增长47.0%,钢材增长15.4%。 ![]() 企业效益明显好转。全省38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2个行业利润保持增长,1个行业扭亏为盈。规模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2769.40亿元,增长18.7%;实现利税1379.53亿元,增长30.5%;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571.90亿元,增长46.1%,扭转了上年下降14%的不利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