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常德市津市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4-14来源:常德市津市市统计局 点击:
津市市统计局 2010-4-14 2009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津市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抢抓国家增投资、扩内需、保增长等一系列政策机遇,以壮产业、争投入、建新城、惠民生为工作重点,聚精会神抓项目建设,攻坚克难抓工业发展,稳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市经济形势呈现稳健增长的良好势头,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 合 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亿元大关,达到525528万元,同比增长12.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20072万元,增长8.0%;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14116万元,增长16.4%;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91340万元,增长11.5%,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2.8:40.8:36.4,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按常住人口测算,人均GDP达到20528元,增长12.5%。全市财政收入总计72346万元,增长24.8%。 支柱产业逆势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五大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9.3亿元,增长35.0%,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4.9%。其中,汽车配件产业完成工业产值19.8亿元,占规上企业产值的34.1%,增长46.1%;盐化工产业完成产值7.5亿元,占规上企业产值的12.9%,增长8.4%;食品产业完成产值9.2亿元,占规上企业产值的15.8%,增长23.5%;纺织产业完成产值9.0亿元,占规上企业产值的15.6%,增长40.8%;造纸产业完成产值3.8亿元,占规上企业产值的6.5%,增长11.4%。 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工业企业入库税金增长率22.2%。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8.0%。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净增“亿元企业”1家。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2.4%;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3.2%。规模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增长10.8%。 工业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园区基础设施自开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7582万元,本年完成投资13882万元。嘉山大道延伸线、青山南路、明道和团湖移民安置、园区土地平整等项目全部完工,污水处理厂、团湖路水渠建设进展顺利。通过扩规修编,园区规划面积由原来的6.4平方公里调整到12平方公里。园区现有规模以上企业33家,完成工业总产值 200933万元,增长42.8%,园区规模工业企业入库税金增长率为27.6%。 节能减排工作不断加强。全年全社会用电量49962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3%,其中工业用电量38079万千瓦时,增长2.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67679吨标准煤,下降31.7%。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耗能2.34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31.8%。减少排放工作成效明显,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SO2 排放总量削减率为36.4%,提高9.2个百分点;COD排放总量削减率85.7%,提高42.2个百分点。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重点抓好了灵泉镇综合示范片的提质扩容和16个示范点村建设;完成了25个村的村庄整建规划;改造乡镇文化站5所;新建农民书屋15个;完成村电气化建设3个;完成农村沼气池建设600口。 民本民生进一步改善。加大投入,扎实推进为民办实事各项工作,全年我市共承办省为民办实事、常德市10件实事指标任务共39项,其中,省为民办实事考核指标26项,常德市10件实事考核指标21项,涉及主要责任单位17家,各项目标任务全部完成。稳步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作,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1.451万人;捕捞渔民解困人数1943人,帮助185户无房渔民上岸定居;切实保护水域资源,压减珍珠养殖面积1500亩;加大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力度,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307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达100%,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就业援助355人;加强农村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扩改3所乡镇卫生院,维修改造26个村卫生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进展顺利,住院补偿受益程度45.7%;全面推进城镇居民医保参保工作,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5009人;切实改善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新建农村安居房70户,新建廉租房782套。 安全生产取得实效。部门服务企业工作效果显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质量监督和安全生产等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全年亿元GDP事故死亡率0.19人,下降20.8%;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1.6人,下降57.9%;道路交通万车事故死亡率1.38人,下降62.7%。 二、农 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7393万元,比上年增长5.5%。在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农业产值80895万元,比上年增长9.8%;林业总产值3438万元,增长514.6%;牧业总产值90461万元,下降2.4%;渔业总产值16427万元,增长9.7 %;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172万元,下降8.8%。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20072万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农业增加值59185万元,增长9.7%;林业增加值2989万元,增长529%;牧业增加值43406万元,下降3.6%;渔业增加值10564万元,增长9.1%;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3928万元,下降8.8%。 农作物播种面积68.4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3.99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4.49万亩。 全市主要农产品产量情况如下: ![]() 全年完成养殖业产值10688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 54.0%;水产品产量14319吨,增长4.4%。 全市主要家禽及牲畜产量如下: ![]() 年末拥有农业机械22351台套,比上年增加2040台,总功率148470千瓦,比上年增长6.9%,其中:大中型拖拉机501台,增加67台;耕整机1960台,增加661 台;排灌动力机械7729台,增加147台;收获机械181台,增加63台;农产品初加工动力机械2209 台,增加71台;农产品初加工作业机械2209台,增加116台,畜牧养殖机械268台,增加1台。 年末实有耕地面积24.41万亩,其中:水田21.83万亩,旱地2.58万亩,常用耕地面积23.96万亩。 农村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232处,比上年增加32处,各项水利工程投入资金3464万元,增长38.5%,完成水利工程土石方160万立方米,增长88.2%,治理水土流失面积0.4平方公里,增长33.3%,新增农田灌溉面积157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660公顷。禁投养鱼水库5座,除险加固水库1座;林木采伐指标入村到户率100%;自来水受益村35个,比上年增加4个;农村用电量1937万千瓦时,增长4.8%;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量)1.33万吨,增长1.6%。 |